第61章 反阉宦(3 / 4)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633 字 3个月前

前进的学生们慢慢停下来,也安静了下来。“本知军已经听说了大家的诉求,最重要的是,本知军十分认同大家的诉求!”

学生中顿时响起一阵欢呼,也有学生高叫“支持毛知军!”

毛滂又尽力示意大家安静,又道:“本知军此次也是遭奸人陷害弹劾,现钦差查问此次解试流程规范,无一有误,也无任何舞弊嫌疑,解试结果无从质疑!本知军已经上书朝廷,如若不给我们高邮学子还个清白,本官当挂靴封印,不做这个知军了!”

学生中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并伴随着“支持毛知军!”“还我高邮清誉!”“严惩朝中奸人!”的口号声。

钦差都已逃走,知军又站出来撑挺,学生们的目的既然已经达成,便在金宇等人的劝说下,开始散开,各自回去。

高邮城里闹出了如此大的事情,黄小个自然是被秦福派出来打探情况,他把事件都了解得差不多后,赶回家里时,正逢上菱川书院派来的两个学生代表来家里。

秦刚知道了这些情况,显然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他便以教授的身份,感谢了这些学生的声援,也感谢了学生的问候。

“对于此事,朝廷将如何收场。我并不关心,你们回去告诉同学们,还是赶紧回去学习为重。过得几天,我忙完了手头的事情,就去书院检查各位的研究与功课。”

两名学生代表兴高采烈地回去了。

秦福却有点担心地问道:“这事情闹得这么大?听说连钦差都被赶走了,朝廷会不会怪罪下来啊?”

秦刚说:“别担心,不是赶走,是他们自己心虚跑掉的。这宫里的高太后也算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事怎么就派了个阉人过来的呢?这样一来,就算原先搞事的那几人想算了也没用,整个大宋的文官都不会同意这件事简单地结束啊!”

随着毛滂的抗辩折以及辞官折送到京城,淮南东路、两浙路以及京东东路诸路的学子联名信也通过各路学政呈送政事堂。

随后蜀党人士反击力度也不断加大,弹劾刘安世与朱光庭的折子也开始一封封地飞进政事堂。

望着案头堆积如山的这些奏章,吕大防和范纯仁等人也非常头痛,虽然这些都算是高太后惹出来的事情,但是现在他们也只能对此选择全部留中不发,更不敢送给她本人知晓——据御医透露,最近太后的身体是愈发地不好了。

离开了高邮之后的刘惟简,在没有了人身危险之后,却开始在路上想尽一切办法地拖延着行程。

虽然说按照常理,作为皇家家奴,这事情办得再差劲,也必须得回去向主子交待清楚啊!这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啊!

不过,刘惟简人虽在外,皇宫里的信息却是一直十分灵通。

他在出发之前,就已经知晓高太后的身体状况,眼下,且不说会不会发生最坏的结果,哪怕能够最后到身体太差、无法正常理事的话,这也能帮他逃过眼前这一劫啊。

于是,再反应到了这件事的中心地点高邮时,事情便变得出奇地诡异了起来:

钦差跑了,但离开了高邮后就慢吞吞地停滞在了回京的半路上;

毛知军将针对自己的弹章一一辩驳提交了,可进了政事堂后却一直没有任何回响;

各地的学子的纷纷上书,同样是进了政事堂后没有一点反应;

一切都在考验着大家的忍耐力与装聋作哑的定力。

甚至,由于所有一切的不确定性,就连秦刚现在到底算不算是辞了官这事,都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

而一直避在家里的郭小娘,现在感觉到必须要决断了:

由于她自小便有主意,又受父亲宠爱,当初让她父亲主动前去提亲一事就可看出。

之后秦盼兮偶尔来家里之事,也被郭员外知晓,虽与小娘提出,但总是拗不过女儿的决意与固执。

这次钦差刚来高邮,郭员外就打到到了内情,忧心忡忡地告诉女儿,秦刚这次的麻烦大了,可千万别再有什么联系。甚至他还提出,要不索性就答应了张家的提亲,以断此后患。

不过郭小娘的心机远比父亲深多了,她坚决否定了与张家结亲的想法,不过还是退了一步,答应先以外出探亲为由,回避观望一阵。

原想着只需要几天的时间,事情便会明朗:

如果秦刚被定罪,直接脱身。如果秦刚无恙,正好回家。只说之前走得急,忘了留口信。

但现在的情况……

郭小娘最终还是决心赌一把,她匆匆写一下封书信,唤过丫环道:“赶紧,给秦家小妹送去。”

看着拿到书信匆匆展开的哥哥,脸色虽然一直保持着一贯的淡定与从容,但盼兮还是抓住了他瞳孔的忽张忽闪,能够感觉到哥哥心情的起落变化。

“小娘她今天回的家,之前走的时候的留过口信的,只是丫环跟着她一起走了,那个家丁一直未遇到你。”秦刚轻轻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