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国富民安生活好(1 / 2)

潘小安进驻到黄县,他看见这些衣衫褴褛的百姓,看着这些瘦骨嶙峋的百姓,很难过。

他问段掌柜,能不能运些粮食来?

“可以的,大人。只是这县城里的麦子,都被毁了,熬过了春夏,冬季也难熬。”

潘小安哪还能不懂这个道理。

“去吧,我给你手谕。坐刘成名的海船去东夷府。

让张月如把地瓜苗,匀一船的量,到这里来。你在运几船粮食过来。

只要活过这些日子,总会有希望的。”

段掌柜匆匆去了。

他现在已经成为了潘小安的心腹之一。

战争好打,战后的安抚工作却不好做。

这些被潘小安收复回来的郡县,很多官员都是由潘小安临时指派。

潘小安手里没有那么多可用的人才。

但战势未稳,那些通过科举考中的人才,谁想冒险跑到这种是非之地来做官?

说起科举,汴梁城内正在举行春闱。

虽然,大宋境内处处战乱。但越是这样,徽宗皇帝越要把各种事情做起来。

他要向世人表明,大宋王朝的每一天,都还在正常运行。

陈修文在经历了一系列严格的搜身之后,终于进入到了考场。

一人一个小考房,可以让人尽情的发挥。

这一年的考题,以策论为主。主题就是关于战争,关于安民,关于重建的论述与方法。

文章不需要写的多华丽,只要有基本逻辑,字体工整就能考中。

陈修文选择了安民这个话题,作为主题进行书写。

“民安则战止”他开头是这样写的。

陈修文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以一个乞丐视角,去看待战争,看待生活。

他行文生动,活泼有趣。让人看的忍俊不禁,又不乏思考。

余幼时,家道丧,携弟于城奔亲戚。亲避之,戚鄙之。

无奈栖身于寺,以乞为生。

然城不大,街不多,人不富,丐儿多。

故,乞儿私斗,豪夺地盘,做生存向上之基…

陈修文的意思很明确,乞丐打架,是因为这个地方能够让人生存的营生太少,让人向上的通道不多。

如果能够多多开拓街道,让这些乞儿每人都能要的到饭,谁还有时间去打斗呢?

除了很少的野心家,谁不想过太平安稳的生活?

主考官宗泽看完这篇文章,感觉很有趣。他就给了优等。

如此兜兜转转,这篇乞儿安心行乞文,就流传开来。

那段时间,汴梁城内的乞儿出门就能要到饭。

这些闲的难受的汴梁大户,就是想验证一下。这些乞儿吃饱了,是不是真的不会在闹事?

陈修文如愿以偿,考中了进士。但不是三甲。

徽宗皇帝只给了他一个同进士一百零八名的成绩。

等到科举过后,徽宗皇帝便让吏部把这些人放到鲁地为官。

就这样,陈修文成了黄县的知县。

喜报传到东夷府。

接受喜报的人是马采薇。马采薇打赏了送信人五十两银子。

她抱着这份喜报,高兴的流下眼泪。

她已经和陈修文约定好了,只要陈修文考中进士,就会来她家里求婚。

陈修文的书信,也接连送到。他告诉马采薇,他已经做了黄县的知县。期间他会路过东夷府,从东潘码头坐船去蓬莱。

马采薇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张月如。

此时的张月如正在蛟龙县,种植地瓜。

张月如对于种植花生与地瓜,已经十分有经验。

她和二嫚推着一辆水车来到地里。论起做农活,她比很多男人都要快。

“夫人,你听说了吗?小安大人又打了胜仗。”

“二嫚你给我说说。”张月如的消息并不灵通。

她这些日子忙着育种,分种,忙的她焦头烂额。

只有在晚上休息的时候,她才开始思念潘小安。

二嫚便把潘福告诉她的消息,给张月如完完整整说了一遍。

二嫚看张月如不说话,便问她:“夫人,你怎么了?是不是太高兴了?”

张月如嘿嘿笑起来,“老爷能打胜仗,不稀奇。他整日里能得很,要是吃了败仗,才稀奇。

我好奇的是潘福怎么不来见我,反而把话告诉你呢?”

二嫚羞红了脸,她提起水桶就要去接水。

“二嫚,不许走。给我说清楚。你是不是喜欢上大福那个臭小子了?”

二嫚羞的耳朵根通红。

她和潘福确实有情况。潘福现在已经十八岁,长的人高马大,仪表堂堂。

他跟着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