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铁骑弓弩破黄县(1 / 7)

正说着话,王大福悄悄在潘小安耳边嘀咕几句。

“果然如此。这天煞的单廷圭,若是被我捉到,非刮了他不可。”

“老丈,你要是信的过我们,就去告诉乡亲们,马上就要发大水了。

你们跟我们去蓬莱。”

“啊?”老汉有点不知所措。所谓故土难离,谁愿意背井离乡。

“放心吧,等水灾过后,我再送你们回来。”

老汉点点头,跑回去通知。

吴三刀与刘强也赶忙四下里通知。

“上游发水,水很就会将这里淹没。乡亲们,快点跟我们走。

带上你们的随身物品。大件的物品不要拿。”

黄城百姓接连遭逢战乱,城里的人已经不多。

他们扶老携幼,背着破烂的筐子。肩扛手提,拿着他们赖以为生的全部家当。

“将军,皇城百姓正在往外迁移。”

单廷圭听到禀报,脸色铁青。这一番谋划,又成空。

为何古代人,用水淹之计能成功呢?

单廷圭不知道的是,潘小安来自后世千年。

什么样的战阵,他没有见过呢?

遇林防火烧,遇谷防石浇,遇河防水淹,遇草防埋伏。

空城莫入,丢下的金银不捡。粮草放在安全的地方,找靠谱的人看守等等。

只要心里常记着这些规则,就能规避很多风险。

这场剿匪战争,就算是没有潘小安的未卜先知,梁山军也很难取得胜利。

两方势力对比太悬殊了。在还算是国富民安的时候,有谁能靠着一城一地,取得胜利呢?

“将军,还要不要开闸放水?”

单廷圭目光歹毒,“放,当然要放。现在马上就放。”

他又想到了一个更毒的计策。

潘小安既然把黄城的百姓都迁了出来。那他的兵力自然分散。

这时候前去攻打他们,岂不是事半功倍。

单廷圭点起兵马,他这次要来个大反攻。

单廷圭有骑兵两千,步军八千。

他带着这些士兵,呼啸着向黄城攻去。

黄水河的水,奔流而下。这水势滔天,气势惊人。

“报,定远将军。上游的水被放了下来。”

“报,定远将军。单廷圭大军出动,正向这边赶来。”

潘小安看着西北方,“来的好,我正等你呐!”

潘小安看向黄城的百姓,“有不怕死的后生,站出来。”

潘小安一连喊了三声,才有十几个年轻人走出来。

“保卫自己的家园,都不勇敢。活该你们输被欺负。”

听潘小安说的难听,又有几人站了出来。

“好,你们这二十人,就是黄城守卫队。”

潘小安指着第一个站出来的年轻人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黄杰,见过将军。”

“哦,你读过书?”

“家里阔时,读过两年。”

“可曾学过武艺?“

“学过两年枪棒。”

“好,你来当督头。这二十人归你管。”

黄杰高兴,“谢将军提携。”

“大福,你给他们每人一把刀,一支弓弩。让他们护送百姓向蓬莱走。”

“其他人,跟我来。破黄县,就在今日。”单廷圭的大军刚出黄县府,就感觉不对。

他看见远处尘土飞扬,似有大军来袭。

“是骑兵,哪里来的骑兵?”

单廷圭不解的问身边人。

廖望带领三千骑兵,从桑岛登楼。他们是从海上而来,单廷圭当然想不到。

早在秦明议事的时候,潘小安他们也在议事。

大家觉得,守着蓬莱岛等敌军攻击,并不是上上策。

现如今,兵强马壮,他们可以先发起反攻。

反攻的第一战,当然是黄县的驻军。

潘小安的计划是,他亲自去攻城,把单廷圭引出来。

这时候,廖望就带领骑兵,从东边杀出来。

这里有个难题,就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把骑兵,运送到黄县附近。

想要到黄县,就必须经过黄河寨。

好在黄河寨的老寨主,一向忠君爱国。

单廷圭几次劝降,几次攻打,都没让这老爷子让步。

当他知道潘小安要奇袭黄县时,不但允许朝廷的骑兵,可以驻扎在黄河寨。

他还派出寨中百余艘小海船,前去帮忙运输。

潘小安让廖望,给了老寨主一万两银子,让他分给帮忙运输的船主。

而老寨主的功劳,潘小安也会写在军功簿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