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2 / 3)

餐。”他又不是不懂礼数的人,不会把别人的客气当真

朱总也只是客气一番,见此就道,“那行,我让厨房给你上今天的特色菜,也给周同志加个餐。

周牧点点头。他想到一句古话,宰相门前七品官。自己这是沾了老板的光了。苏总有能耐,自己这个保镖也被人重视,中午,三人就在宾馆餐厅用餐。吃什么倒是基次,主要是苏浔感受到了对方宾至如归的招待。她这人设是越发稳当了。吃完饭之后,朱总立马就进办公室打电话,把自己这边知道的情况,给自己领导汇报了

并且强调,人家一个电话,就能弄到技术和设备。还有那些外国友人的殷勤态度

这是何等能量。这还是咱东州市走出去的人,如果不把握住,那就真的是太浪费这么好的机会了

苏浔倒是让李玉立来了自己屋里,了解办厂一些流程情况。

她准备明天就去平安镇了

又把李玉立准备的一些资料拿起来看,熟悉这些内容。好为即将进行的合作谈判做准备。事情可以不亲自去办,但是一定要了解。正忙着,房门被人敲响了

李玉立赶紧去开门,见是朱总,还有些诧异

朱总问,“苏总现在方便吗?有件事情想商量一下。

苏浔起身过去,“什么事情?

朱总道,“我们领导知道苏总有心建设家乡,心中十分感谢。所以想来关心苏总的情况,尽地主之谊。苏浔门儿清,要么为了技术,要么为了外汇,要么就是看中了苏家海外资本势力

虽然感动于对方这敬业的工作态度,但是苏浔暂时不着急见他们。

她想看看明天的情况,才能决定自己和这些人接触的时候,该说些什么

见早了,人家让她在东州市城区投资,她没那实力肯定得拒绝。等她和平安镇合作谈成了,就有好的借口拒绝了。而且万一和平安镇谈判失败,她也能把市政府这边当作是一个退路。还是那句话,若是提前拒绝人家了,咋好意思再找人家帮忙呢?苏浔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因为自小的经历,所以凡事都是谨慎而行。毕竟她如果出错了,是没人为她善后的,“我明天要出门办事,今天也很匆忙,这样,等我回来了,我请他们吃饭。

朱总立马道,“来了东州市,哪里还需要苏总您请客的道理啊。那就约好了,等您回来了,我就帮您联系他们?苏浔笑着点头,“那就谢谢朱总费心了。

朱总立马就回去给领导回电话了。

电话那头领导很高兴,觉得这是抓住了先机了。幸好小朱机灵。摸清楚情况就赶紧通知自己了。

要不然自己真的要失职了

作为外事部门的领导,错过了一个这样有资本的海外同胞,那是很大的错误了。

只是这位外事部门的领导也很奇怪,他当时怎么就忽略了这位叫做苏浔的海外同胞的信息呢?

按理说,这位来这里,也是要和他们这边打招呼的

这位领导还特意的去抽看了苏浔来之前提交的一些申请资料。

确定信息齐全。哎,就是不知道怎么就没被重视,

看来还是下面的人办事模糊,不够仔细。只以为人家孤身一人过来探亲,就没当回事。还是要提醒大家,以后不能犯这种经验主义错误。要重视每一位归国同胞,主动接触,关心他们回到故乡的状况。苏浔回去之前,倒是提前打电话到了小霍村村支部,找苏进山。

哪怕刘三根万分不想帮老苏家传话。可是作为村干部,他是有这个义务的。于是也只能捏着鼻子让人去找苏进山了。很快,就看到苏进山意气风发的过来了。

自从苏浔回了一次小霍村之后,老苏家所有人的精神气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以前甭管老苏家人多么嚣张跋扈,但是在人看来,总觉得他们身上带着一点儿落魄感,说得难听点就是霉气缠身现在一看,个个红光满面的,走鸿运了

苏进山穿着一身新做的蓝色外套,胡子刮干净了,昂首挺胸的进了办公室

过了一会儿,电话响了。他直接接起电话,声音洪亮,“大侄女啊,是我。"

电话那头,苏浔告诉他,办厂的事情已经都准备得差不多了。明天要去找当地政府谈合作的事情。让他明天也去镇上一趟。她给当地派出所制作了一面锦旗,让他到时候送过去。听到办厂的事儿,苏进山的腰背挺得更直了,“啥,明天就回来谈办厂的事儿?大侄女,你这办事效率特高了。你放心,我明天肯走不迟到,我早早就去镇上等你。这大事儿咱肯走不拖后腿。你就放宽心吧。到时候我帮你找人,我虽然没当干部了,可我还是认识一些人的。"谈完话,电话挂了。苏进山这面上的红光都要飘出来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现在心里敞亮极了。

之前大侄女说要办厂,但是这事儿没落实之前,他也没法子真的就放心了。

现在大侄女已经给了确切的消息了,他可真是啥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