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奔赴考场(1 / 2)

“那明天我就去买油漆,重新把屋子粉刷一遍,就是那个龙虾找谁画?”

张慧梅也不会画那玩意,若是找人画一定不少钱。

“妈,我会画,墙面你先别动,我来处理,你盯着煤气水电,”

“你会画?”,张慧梅没想到这种东西闺女也会。

“在学校学了点。”,方明月讪笑,“另外饭店的名字,咱们得好好想想。”

张慧梅没文化,一直盯着方明月。

“依我看,我们就叫状元龙虾馆。”,王老太太自告奋勇。

方明月点点头,“我看行。”

“那就这么定了,我明天去找煤气公司,问问装煤气的事。”

张慧梅对生活又多了几分盼头。

大排档本身就很火爆,若是开个店改良一番,说不定能更火爆。

“对了,明月,我觉得桌椅肯定不够,还有那个碗筷,我多弄几个来,我认识一个木匠,手艺不错。”

王老太太寻思不管是桌椅,还得给方明月弄个书桌。

马上要上学的人,家里一张像样的学习桌椅都没有,还能指望她好好学习?

“奶奶,不用,我改日去街上看看有没有人家不要的,省钱。”

方明月寻思可以从二手小店淘换,花钱少,只是说辞上不好解释。

“我这不用钱,那人是我姐妹的丈夫,木匠活好,我和他说,不要钱,实在不行咱们送他几斤小龙虾。

那可不少钱呢,比你去街上买得好。”

既然王老太太坚持,方明月也不说什么。

“时候不早了,明天还得考试,明月快睡觉。”,王老太太笑笑。

那些知识早就积在方明月的脑子里,她根本不怕。

次日一早,张慧梅拿出一个绿色的书包送给方明月。

“明月,这是妈连夜给你做的新书包,你背上试试,好不好看?”

方明月接过书包看了一眼。

绿色的书包上绣了一朵逼真的荷花,她上手仔细看了看,针脚细密,各色均匀,手法老道。

“妈,你绣的?”,方明月惊讶,原主记忆里没有张慧梅刺绣的事,她也是第一次知道。

张慧梅点头,“以前总是干活,好久没绣了,针法都生疏了。”

“妈,真好看!”,方明月背在身上。

绿色书包是单肩包,横跨在肩膀上,那道刺绣格外吸睛,放在后世一定会卖爆的。

“我看也是,快去吧,今天好好考,别辜负老师的期望的。”,张慧梅嘱咐。

这书包放在别人身上可能会难看,可在方明月身上格外合适。

也就是那句话,好看的人怎么捯饬都好看。

方明月出门,对面的颜语凝正好也背着书包出门。

“临城初中收你了?”,她拧着眉质疑。

方明月冷嗤一声,甩开两个麻花辫离开院子。

“别理她!估计是做梦呢!辍学的人怎么可能说入学就入学,八成是在哪装呢!”,赵蕙兰轻嗤。

颜语凝一转头看见门口站着的张慧梅,没说话,低着头跑开了。

背着书包,方明月步行去学校,经过十字路口,一群摊贩把车子摆在道路两边。

各种小吃,小玩意绵延在两条街道看不到尽头。

方明月好奇,走过去问,“大娘,你们这是干什么呢?这个点就出生意了?”

大娘的车子上写着卖炸鸡,方明月低头看了眼,还挺像样。

“后天就是端午节了,这条街前面就是火车站,我们提前来占位置。”,大娘六十多岁,说话声音很是清楚。

方明月这才想起来,端午节就要到了,到时候回来过节的人肯定不少。

看来她不能拘泥于大排档了,要是在这摆摊,那岂不是赚发了?

方明月一边走一边思考,要说摆地摊,还得是广深那边好,各种小玩意层出不穷。

可是广深太远了,火车又慢没有三天回不来,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除了广深那就是温城,那边的九十年代是国内第一批致富的城市之一,义乌小商品市场,离临城也不远。

到时候再去二手小淘换点小玩意当赠品,那还不卖了?

方明月又开口问道,“大娘,这里收费吗?”

“收,一天五块钱!去那边找人交钱。”,大娘指了指对面带着红袖章的女人。

女人正在帮着商贩摆车子。

方明月走过去笑道,“大姐,我想要租个摊位,一共五天,给你二十五块!”

端午节在大后天,除去今天,三天端午节,算上返程一共是五天。

女人看了一眼方明月,眼底划过一抹惊艳笑道,“小姑娘,你自己摆摊啊?”

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