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2 / 5)

大汉第一太子 时槐序 3882 字 1个月前

不过转念又想到什么,笑道:“我那里还有好多柏山做的小玩意儿呢,回头我整理一份送于阿弟。阿弟肯定喜欢。”

接着凑到刘闳身边:“阿弟快些长大哦,等你长大了,阿兄带你去跑马,打马球。”

见他自己都还是个孩子,竟会奶声奶气哄人,刘彻忍俊不禁。

兄友弟恭,手足和睦,当真不错。

王夫人并没有停留太久,刘据进来后,她坐了一会儿便识趣地找借口告退。

出了温室殿,王夫人笑容落下,一路上眉宇蹙起,面露沉思。

刘闳窝在她怀里,啊啊呀呀,时不时用手蹭她的脸颊。王夫人这才又笑起来,看着刘闳,眸中微光柔和。

及至回到玉兰阁,雪青才不解询问:“夫人刚刚怎么了?是因为大殿下……”

话未说完,王夫人抬手打断,唤了人来将刘闳抱下去玩。眼见刘闳走了,开口言道:“以后咱们说这些事避着点闳儿。”

雪青怔住,转念明白过来,有些犹豫:“夫人是不是想多了,小孩子认生本

就平常,二殿下同大殿下接触少,自然不够亲近。”

王夫人轻叹:“确实平常,算不得什么,但行事谨慎些总没错。尤其闳儿现今九个多月,已能听懂人言,难免受我们影响。

“你瞧他对陛下。父子俩接触也不算多,可我日日同他说陛下,教他该如何做,他见到陛下便都是笑呵呵的,十分可爱灵动,陛下自然欢喜。

“对大殿下。我们私底下未曾教过他如何应对,又时常有些逾矩之言。闳儿如何能与之亲近起来?

“好在发现得早。闳儿还小,便是被影响一二分,也并不完全明白我们的心思。往后我们多注意些便是。”

王夫人神色闪动。

她确实存了些许心思没错,却没想过早地传给孩子。至少现在不想,也不能。

王夫人忖道:“日后得空找机会多带闳儿往大殿下跟前走动,哄着他多与大殿下玩,不可让他们兄弟生了嫌隙。如此对闳儿不利,陛下更是不喜见到的。”

雪青躬身应诺。

主仆俩刚话毕,外头就有人通禀:“王谒者来了。”

王夫人立时起身相迎,欣喜将人领进屋,命雪青在外头守着。

还没等她询问,王大郎率先开口:“妹妹可是刚从陛下处回来?”

“是。”

得到肯定回答,王大郎的语气便有了两分急切,语速快了半拍:“陛下这两日对大殿下的态度尤为不同。妹妹可看出些什么?”

是的。王夫人此趟去温室殿,不仅仅是带刘闳去刘彻面前刷存在感、博好感度,更有隐秘试探的意思。而结果,她已经知道了。

她素来懂得怎么察言观色,尤其侍奉帝王数年,最会观刘彻的言色。因此即便刘彻什么都没说,可这一上午的时间也足够她明白情形。

尤其她进去前,刘彻应该正在书写,小指边缘还残留着少许墨迹。

她进去时,刘彻刚巧将一张绢帛放入匣子,束之高阁。全程亲力亲为,神态严肃认真。桌案旁还摆放着刚刚用过的帝王印玺。

寻常圣旨,多用竹简,且多为臣子拟定,帝王过目盖个印就行。什么样的东西需要帝王亲笔,还这般郑重。

王夫人不过一瞥,就已猜到结果。

但对于兄长的询问,她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可神情已然说明一切。

“竟真是如此。”

王大郎身形一震,面上尽显失落,但王夫人面色不改,显得十分淡定。

卫家鼎盛,皇后地位稳固,陛下对大殿下的疼爱更是有目共睹,这个结果简直顺理成章,理所当然。她还没有自负到以为自己生了闳儿就能有所转变。

因早有预料,所以并不意外,情绪波动也小。

她不想纠结这个话题,转而询问道:“上次让兄长查的事查的怎么样了?”

不料她反应竟如此平淡,王大郎怔愣一瞬才回过神来,开口回答:“李延年原是冀州人,家中有三兄妹。李延年排行最长,下面有一个

弟弟与一个妹妹。

“十五年前冀州水患,李延年的母亲与妹妹被水冲走,下落不明。灾后李家寻过一阵子,没有消息,便以为该是死了。毕竟那年死伤者众,流离失所者众。

“因这场灾患,李家损失惨重,生活困顿,其父无奈收拾行囊,带着孩子前往并州投奔亲戚,在并州安了家。

“李延年自幼喜好音律,天赋极佳。李父觉得此子可堪造就,精心培养。李延年不负重望,青出于蓝。

“五年前,李父举家搬迁长安,就是想给李延年博一个前程。李延年也争气,没多久就在安陵邑闯出了些名气。

“可也因年少气盛,被人言语刺激而犯法,后受腐刑没入宫廷。但他会钻营,家中凑了些钱财,迅速便攀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