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2 / 3)

理的女孩儿,他准备报到灵应宫的价格是一人一百贯,实际还不是一个小道童不到十贯也就买下了?

现在可完了,谁能想到这其中就突然出了一个荆轲啊!他这么美的肥差,顷刻间就化作一柄剑,狠狠朝他心口扎来了!

前殿还是很混乱,但道官已经爬起来,努力向外走了,他脚步很轻,又是溜边出去的,闹闹哄哄间,谁也没见到他。

不出一个时辰,他的奏表已经飞马出城了。他那奏表里写着,这事儿,全怪县令啊!要不是县令将那些家族获罪的女童送进灵应宫,帝姬断然是不会出事的!

还有些面白无须的人,就围在了老内侍身边。

“阿翁!阿翁!你疼疼儿孙们哪!”他们眼圈儿红红,淌眼抹泪地揪着老头儿的衣袖,“事到如今,咱们该怎么办哪?”

曹福眯着眼,老树皮一般的脸皱着,一个个看过去,“你们要怎么办?”

“儿孙们哪知该怎么办?”那个替他剪膏药的小内侍格外伶俐些,也格外有主意些,“要不,阿翁去看看帝姬如何了?”

他说出这话,这一圈儿的宦官就像小鸡啄米似的,一起点头。

阿翁!阿翁!第二日了!太阳都快下山了!帝姬那边也没传出个动静来

,再看看!再看看帝姬如何了呀!

赵鹿鸣就是在此时醒来的。

她虽然服了安神止痛的汤药,但内室里一有人走动,她立刻就清醒了。

隔着床帐,那人的身形模模糊糊的。

她忽生警觉,“是谁?”

“老奴曹福。”

“帝姬勿忧。”佩兰小声说。

曹福又走近两步,在离床帐三步外停下了。

“帝姬进了汤药,现下身体可有好转?”

“好转了很多,”她说,“原本那一剑刺的就不深,包扎止血了,也就无恙了。”

“这很好,”曹福说,“只是帝姬不想再睡一会儿吗?”

她睡了一天一夜,这时候已经有些肚饿了,听了这话原本有些迷茫。

“外面闹腾得紧,”老太监又说,“再等等,他们自然就静了。”

她梦里那个残影忽然变得清晰,于是她也跟着就清醒了。

“那我再睡一会儿。”她从善如流地说。

曹福鞠了一躬,又往桌子上放了什么东西,就转身出去了。

她拉开一点儿床帐,偷偷去看,佩兰就将那包东西拿进来了。

“是白糕,”她坐在床边,先拿起来尝了一点儿,而后皱眉,“没加糖。”

味道寡淡,但干净,没怪味儿。

曹福自内室走出来时,这些堵在后殿门前的宦官们就一股脑地涌上来了。

“阿翁,如何呀!”

老人叹了一口气,神情比将要落山的太阳还要黯淡,“帝姬起了高热,眼看着……唉,帝姬是天家贵胄,必有造化的!”

他这话说出来,宦官们还有什么不明白!

完啦!完啦!原以为这是个肥缺,不远千里万里,辛辛苦苦,翻山越岭地在这儿忙活了几个月!现在全完啦!

太阳还没完全下山,帝姬将殁的消息已经悄悄传遍了整个南郑城,于是许多人慌起来了。

他们原本是给西城所交了许多钱的,西城所也许诺将帝姬的地交给他们来处置,不错,帝姬只是个小女孩儿,她这面幌子能用几个钱哪?那大头还不是他们分了!到时候农人的钱粮交上来,他们先拿三成,再往西城所里送三成,孝敬诸位中贵人,更要孝敬恩公李彦,还有三成送到宫里,这是官家的恩德,他们感激涕零,时时刻刻都不忘记进奉朝廷,报效国恩哪!

最后还有一成留给帝姬,手指缝里剩下的也够小女孩儿花用了,这是多么美的差事啊!

现在什么都完了!钱是没有的,可天大的锅就要扣下来!

那可是官家的仙童,硬死在他们这儿了!官家要是一发怒,他们全得被赶去岭南,一天吃上三百颗荔枝!

呜呼哀哉,风紧扯呼!

灵应宫内,灵应宫外,突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逃亡行动。

有无数的人将刚拆开的铺盖又卷起来,无数人收拾了细软,无数人备好了车马,乌泱泱地向着尚未

关闭的城门而去!

那里有利州路闻风而来,买官成功的地主,有跟着队伍自汴京过来的小吏,有白面无须的宦官,还有宫女道童,也趁着混乱,将袍子一脱,要是能混到一件寻常妇人的褙子就更好,也闹闹哄哄地逃出去了。

一条街都上了门板,谁家也不敢探出头,看这个要命的热闹,可百姓们还在问,怎么县尉不抓呢?

有聪明人就答,嗨!咱们那几位老父母忙着去买棺材板了,哪有功夫管他们!再说就算他有功夫管,看看这群往外跑的人里,有几个是他们配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