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秦时风韵(89)二更(2 / 3)

此二国。

而秦与韩、赵、楚、魏尽皆接壤,而这四国中,韩国弱小,韩国于函谷关外,遏制大秦东出咽喉,因此,韩国为第一要灭之国。

其他三国,赵、魏、楚中,尉缭说:“魏王虽昏聩,然信陵君魏无忌于魏国威望盛,魏国实力胜过赵国多矣!而魏乃‘天下之枢’,若要灭楚,必先灭魏。魏国乃进军楚国之障碍,魏国不灭,无以灭楚。”

所以,先韩,后赵,接下来才是魏,而后楚!

李斯便接着道:“因此,我秦国只能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

嬴政点头,示意李斯继续。

李斯起身,点在舆图上:“臣曾于齐国求学,于稷下学宫数年。齐鲁之地,受儒家驯化,齐国上下以礼为先,无外张之心,因而,以礼待之,处处予以礼让即可。”

说着,又将手放在燕地:“臣以为,燕太子姬丹可放归以示好。”

吕不韦赞同:“可使姚贾为使,出使燕国,送姬丹回国,以结好燕国。”

无人反对!

嬴政点头:“可!”

李斯的手放在魏国:“魏国若无魏无忌,则无高瞻远瞩之臣。”

尉缭子便道:“毋爱财物,贿其豪臣,以乱其谋。”

李斯点在魏国上:“魏无忌威望盛而魏王昏聩,若离间之,君臣相疑,魏国休矣。因而,此国不足为虑。”

嬴政看向楚国:“秦楚交恶,视若仇敌。稳住楚国,尤其紧要,是否?”

李斯点头:“因而,臣之策,需得大王配合。婚配之事,臣以为,楚国公主当册封为夫人。大秦历代先王为何与楚联姻,无他,远交近攻也。燕齐所隔甚远,唯楚,大国,对秦有威胁。秦楚两国互为掣肘,不得不妨。若想将来出兵无后顾之忧,联姻楚国,实乃上策。”

嬴政:“…………”

尉缭起身:“臣附议!此事越快给予回复越好。”

吕不韦起身:“臣附议!若可,臣即刻请楚国使臣,商议婚事。”

蒙骜跟着起身:“臣附议!”

王龁亦道:“臣附议!可先定婚事,行册封之礼,孝期之后圆房。便是有异议,亦可称太王太后病重,旨意如此!大王不过遵旨而行。”

嬴政看着五人,良久良久,这才道:“长公主不在咸阳……”

此事与长公主在不在咸阳,有甚关系?

嬴政:“若是国事,不能及时告知便不告知了;可此乃寡人婚事……不提前告知阿姊一声,寡人心难安。”

李斯皱眉:“便是告知长公主,长公主若是不应,便不联姻么?大王,此事从急。可送信于长公主,事却不能耽搁。长公主心有乾坤,必能体谅。”

“联姻楚国!”

半夜三更,密信送到。

王翦急问:“可有变故?”

“非也!”桐桐不曾隐瞒:“朝中诸位建议大王联姻楚国,册封楚国公主为夫人,先进宫后圆礼。”

王翦:“……”他悄悄的退出去,他为战将,朝中旁事他无甚建议。

桐桐挠头,她也不知道始皇帝到底是娶了哪个女子为正室,关于扶苏的母亲,一直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其母乃郑夫人,郑夫人原是郑国人,郑国被韩国所灭,早就不存此国了。支持这种说法的人,依据是扶苏的名字。

《山有扶苏》乃是流传于郑国的情歌,所以取名扶苏,有纪念之意。

若是真如此,那扶苏之母最多就是一宫婢!不是从韩国得来的俘虏充为宫婢,便是被韩国进献来的。

另一种说法是其母为楚国人,即便不是楚国公主,也是楚国宫室女。因此,他的母亲最低也是楚公主的媵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历史上,楚系的影响一直在。且,楚国出身的昌文君在清除嫪毐一党中,出过大力。彼时,嬴政未亲政,除了用吕不韦之外,另一个重要人物便是昌文君。

昌文君乃楚人芈姓,因而,怀疑其乃嬴政妻族。

还有一个佐证便是《陈涉世家》中有那么一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这意思是说,我们假称公子扶苏、项燕还活着,对外只说,咱们这起义是此二人之意。

很多人觉得,为什么要把扶苏和项燕并列了。陈胜吴广反秦乃是要复国,复国复的是楚国,而扶苏乃是大秦最正统的继承人,复国拉着扶苏,这不扯淡嘛。

你若是想让楚国人拥戴你,投奔你,难道不该只说项燕吗?扶苏便是活着,你们楚人便支持扶苏么?

你若是想叫天下人都拥戴你,投奔你,难道不该只说扶苏吗?扶苏得人心,如此才说的过去。为什么又添个项燕?楚人认项燕,其他人认项燕干嘛?

怎么看都矛盾!

除非项燕和扶苏之间有某种关联!扶苏为楚女所生,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