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 24 章(2 / 6)

太子之位废了。

或许是皇阿玛太过悲痛了,还没顾上。

这儿子跟儿子就是不一样。

十阿哥偷偷挪了挪腿,跪太久了腿疼,皇阿玛到底何时才能结束。

从前只听说女人是水做的,想不到皇阿玛的眼泪也能这么多。

太子被废,八哥也无心那个位置,皇阿玛预备选谁做储君与他们已经不相干了,不管是三哥,还是四哥,都差不多。

十二阿哥还有几分恍惚,皇阿玛居然真的废太子了,梁九功之事刚出的时候皇阿玛没废,去南边,不,是去德州转了一圈,回来就要废太子了!

话说,从御驾回京到现在,他还没见过太子,难不成真中邪了。

十三阿哥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太子被废,他作为太子爷的臂膀,如今看是没有被牵扯进去。

废掉一个太子,总要再立一个新太子,在三哥和四哥之间,他还是更倾向于四哥。

四哥四嫂人品贵重,母妃去世后,四哥四嫂对他和两个妹妹多有照顾。

十四阿哥眉头紧皱,皇阿玛的年纪不轻了,为废太子如此痛心对身体不好,皇阿玛怎么能不好好保重身体呢。

如今所有人都觉得新太子不是三哥就是四哥,怎么就不翻一翻史书呢,皇帝高寿,继位者一般都会是幼子而非排行靠前的皇子。

外人心瞎眼盲也就算了,八哥怎么就不看看他呢,他做新太子,不比三哥和四哥好吗。

八哥自己不能争了,可也不能连心气也跟着一块没了吧,数年筹谋说扔就扔,一个不行,不还有另一个顶上吗。

偏九哥和十哥也是死心眼,压根没有自己的主意,只会听八哥的。

太子已废,康熙坐在龙椅上,听朝臣劝慰的同时,也不忘注意跪在前排的皇子。

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老三,面色悲痛的老四,像是死了亲戚的老五、老七、老九、老十、十二、十三和十四,还有个呆愣无神的老八。

儿子多了都是债,废太子如此,下面这些也是如此。

颇感心累的康熙站起身,打断朝臣的劝慰关心,让众人都退下,他自己也已经待不下去了。

***

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了,之前御前源源不断且越来越多的请求废太子的折子终于停下了。

废太子的圣旨已下,且已经诏告了天地祖宗,再不会有变更。

哪怕废太子如今依旧居于毓庆宫中,也几乎无人写折子提醒。

废都已经废了,废太子挪宫不过是早晚的事情,万岁爷还在悲痛之中,这时候去捋胡须……没必要。

催促太子挪宫的折子没有,为直郡王申冤求情的折子倒是渐渐多了起来,比这更多的是请求立新太子的折子。

但这些都和内务府无关,作为上任不久的内务府总管,八贝勒对内务府的改动并不大,多是萧规曹随,包括废太子那里也是一样的,从前是什么待遇,如今就还是什么待遇。

凌普虽然被免了官,但凌普提拔上来的人并未被完全清走,由这些人负责毓庆宫,待遇自然不会往下降。

八贝勒唯一插手的地方是直郡王府,大哥如今被关在宗人府里,既没有被审理,也没有被惩处。

太子虽然被废,但是势力人手犹在,有闲心污他的名声,未必没有闲心报复大哥。

直郡王府现在皆是妇孺,不额外关照,他还真担心有人会借机下手。

因为早先皇阿玛已经允诺过他了,所以八贝勒也没有藏着掖着,大大方方让人把几个侄女接来府上,顺便把在家中养病不能去宫里读书的弘昱也一并接了过来。

不比前头的大侄女,刚出生那会儿他还抱过,弘昱出生的时候,他和大哥已经疏远了,而且在那之后没两年就都搬出了阿哥所。

上辈子,先大嫂生下的四个侄女嫁去草原后都没活长,弘昱是先大嫂生下的最后一个孩子,是男丁,所以不必像姐姐们一样嫁去草原,但也没有活长。

死的时候才二十出头,娶了妻,还没留下子嗣。

上辈子弘昱死后,他去查了脉案,弘昱是早产,身子骨较常人肯定是稍微差些,但因为养得精细,小时候和在宫中读书那些年也没怎么生过病,直至大哥被圈起来。

弘昱开始生病,陆陆续续一个多月才修养好,之后便一直随大哥圈禁在直郡王府,娶妻时是被圈着的,死时也是。

如今春暖花开,他让人在贝勒府的府里投了鱼,一半的鱼苗,一半的成鱼,他也懒得学别的菜式,光跟鱼干上了,除了熬鱼粥,就是烤鱼,好在所有人都很捧场。

弘昱在八贝勒府每日喝药,每日一顿八叔亲自熬的粥,身体渐渐康复,只是愁绪不减,反而越积越多。

他不是五六岁的小孩子了,相反他从五岁起就在宫中读书,到现在已经有六年了,也跟着上书房的先生们学过史书,他知道阿玛现在在宗人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