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谋青唐(2 / 3)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350 字 2个月前

童贯的拜帖送到赵驷这里时,正好他在与胡衍谈话。

胡衍在神居水寨时,就曾与其一起处理生意之事。只是后来去了京城,相对疏远了些。再次来到保安之后,赵驷也曾说他在京城待得久了,身上的商人味道太浓、市侩气息过重。胡衍那时哪能听得进去,自然关系也就一般了。

不过,之后胡衍因骄纵一事被秦刚斥责后,虽然并未对外明说,赵驷多少也知道了一些,在这过程中还是私下里帮着胡衍说过了几次好话,胡衍知道后,心里甚是感激。

这次秦刚先是回京、再是去沧州,却是留了他们两人在环州,胡衍愿意向赵驷低头示好,两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倒是近了不少。

胡衍看到赵驷拿到拜帖时的脸色有点古怪,便问是谁?

“当今大内后苑勾当、都总管陕西六路走马承事童贯童道夫。”赵驷扬了扬手中之帖后说道:“正月时,秦先生就从高邮来信,说朝廷有意要收复青唐,并说这个童贯极有可能会在此战时就任监军。想不到才几个月,此人便来陕西了。”

胡衍却是哦了一下道:“童贯现在宫里升官了么?之前在京城时就曾见过,大哥似乎对他很看重,想不到都能当上监军了。”

赵驷一听胡衍见过他,不禁一喜道:“我素来不喜与这宦官打交道,但是秦先生嘱咐在前,这面还是要见见的。衍哥又是自己人,与这个童贯又是见过面的,不妨与我一起见他吧!”

胡衍欣然同意。

童贯的拜访相当低调,只带了一名小黄门随从,而且到了后便将其留在了门外,只身一人进来,却意外地看到了胡衍,立即大喜道:“想不到沧海兄弟也在这里,童贯这里有礼了。”

赵驷却是第一次见童贯,却是因为没有准备,一下子被其魁梧的身材、浓密的胡须吓了一跳,若不是童贯因为看到胡衍,发出了十分尖锐的嗓音,他还真的以为见到的是一位武将呢!

童贯转而再对赵驷行礼道:“咱家虽然闭在宫中,却能屡听赵将军威赫西夏的战功,由来心下景仰已久,今日得见,果然是英雄人物啊!”

这童贯素来善于揣摩人心,待人接物的礼节面面俱到,他与胡衍先前认识,便立即以表字以示亲近,而对赵驷却以将军称之以示尊崇。所以今天他虽然身居上位,但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骄气与傲气,再加上他的长相异人,却是令赵驷顿时心生了不少好感,赶紧让其入座并道:“赵某行伍之人,些许寸末之功,污了阁长之耳,不值一提。”

胡衍此时却是笑道:“童阁长乃是天子身边人,这次出京专行来西北,可是这西北局势会有什么个变动?我是个生意人,提早知道些个消息,说不上多赚些钱,至少也能少些不必要的损失吧?”

童贯却是毫不见外地直言道:“官家想对青唐用兵,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此前西贼未定,还能以其作为牵制之用。而如今青唐的瞎征后院起火,局势已变,咱家这次过来,就是想把情况再瞧个仔细。赵将军是西北名将,沧海掌柜又是西北行商之首,在出京之前,秦修撰就有过指点,所以此次专程来向二位请教,还望不吝相告。”

童贯的风格与态度的确令赵驷有点另眼相看,再加上有秦刚提前的嘱咐,赵驷也就简明扼要地将目前西军将士对于此战的积极态度一一讲明:

当兵的自然都是希望有战可打。目前西夏服软,北辽势大,的确向西的青唐是最适合动兵的对象。由于面对青唐地区的就是熙河路,包括他自己的手下,就有不少人来找他打听,有没有调转去熙河路的机会或途径。

“熙河路将官甚多,唯三王为重。”

“这三王,应是王厚、王愍、王赡三位将军吧?”童贯来之前,做的功课也是不少。

“正是。”赵驷点点头,“王厚,主持河湟开边的王相公之子,又是西北宿将,熟悉羌情,娴掌兵事,以其为将,必无忧也;”

“王愍,亦是西北名将,曾于鄜延路屡败西贼,又有破宥州之功,且其深得熙河路孙经略之重用与信赖,若令其领兵,亦可斩获。”

“王赡,昔日开边功臣王君万之子,骁勇善战,虽为人稍显骄纵,但西军中多有追随其之死士之兵,平定青唐,亦不在话下。”

“赵将军之意,是这三位王将军,无论谁去领兵都可?”童贯探问道。

“驷哥的真正意思是,三人皆可为将,但不可同为将!”胡衍倒是说出了关键点。

“哦!”童贯恍然大悟,但是他又问道,“在二位口中,这青唐之地似为探囊之物,可朝中的诸位相公,除了章相公外,却又多有踌躇之意,更有言得不偿失之说呢?”

“某为兵将,只谈兵事之成败,他事某亦不懂!”赵驷硬梆梆地说道。

看童贯似乎还未真正明白,只能是由胡衍来开口:“童阁长觉得,皇上只是想教训一下青唐人,还是想将青唐之地纳入国土?”

“征伐四方,开疆拓土,此乃当今圣上之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