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生灵学(2 / 3)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057 字 2个月前

家三摆摆的草窠子,保护得可好呢?前面水路几乎都没事,就是最后一段大车运的路上,颠簸很大。但也是只有一辆车翻倒破损了一点,没啥大问题。”盼兮讲道,“而且梧哥在进入河北后,已经开始在沿途联系收购本地的种蛋了。我们运过来的这批麻鸭种蛋,第一是当时不敢保证能不能在这里收到足够的种蛋,第二也是因为咱们那里的麻鸭品种好,这些鸭子养大了之后,可以卖一个好价钱。”

养鸭灭蝗,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都堪称是最佳的灭蝗方法,没有之一。

曾经在世纪之交这一年,新疆的塔城地区爆发蝗灾,每平方米的蝗虫数量最高能达到上万只。当时由中国的农科专家商议后决定,就从浙江及其他地区调集了十万只鸭子大军进疆。

一只鸭子一次就可捕食蝗虫几十只,一天可以捕食四五次。而且鸭子喜欢成群行动,所过之地,蝗群几无漏网,可非常方便地实现地毯式的剿灭效果。

当然还有一点,秦刚曾在后世的网络上曾经读到过,蝗虫在成群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会分泌出单只蝗虫不曾有过的毒素,无论是它之前的天敌鸟群还是捕捉它们的人类,在那时都不太适宜直接食用,这也是蝗群的一大杀着。但是,唯独鸭子丝毫不会受到这类毒素的影响。

所以在塔城的那次,鸭子大军很快就控制了局势,最后完全地、安全地解决了这场蝗灾。

盼兮他们这一次,虽然带过来的种蛋数量有限,但是刚才也讲过,一是还可以继续在本地收购种蛋,二是第一次来试行一种生物消灭法,也是可以从不大的数量开始的。

秦刚点点头道:“河北这里的种蛋采购、孵化费用,还有之后的养鸭人手问题,都找我来支出。”

“哥,这次你就放心好了!”秦盼兮自信满满地说道,“和我一起来的几位同学,除了我这里研究的养鸭剿灭法之外,他们还有笼坑诱捕法、药烟驱散法、灰石防范法等等擅长的招术,都是我们去年跟着淮东、淮西的蝗灾经过实地验证之后的好方法。”

说完了大事,盼兮突然关切地问起来:“来了这么长时间,怎么不见婉姐?”

“哦,她现在每天都要去军营一段时间,过会儿就回来了。”

秦刚说了后再向她解释:新沧军是按照新定军规而建立起来的一支部队,正如《新沧练兵歌》里有一句歌词中所唱到的,从一开始起就高度注重军中卫生制度的贯彻执行。

而这些内容,正好与之前伤患营中的卫生条款多有重合。秦刚想来想去,却是秦婉最熟悉这些,于是便给她配备了几名近卫兵后,成立了一个卫生队,由她直接负责对整支军队的卫生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规范。

“婉姐现在能管得了大头兵?”盼兮咋舌道。

“管理靠的不是人,是制度!有军法、有条例,谁来管理都没问题!”他们这里正还说着的时候,却见秦婉带了近卫兵回来了,而她在衙门口就见到了赵梧,听说了秦盼兮的到来,便欢喜无比地赶来,两人自是开心地转到后院去说体已话了。

接下来的几天,便是盼兮与同学们最忙的时候。

因为有了知州衙门的通告,沧州也算有些养鸭农户,陆陆续续地向他们收购上来了近万枚的种蛋,由两个学生通过对外通告,征集了一批自愿想来学习孵蛋手艺的农民,开始就在州衙附近,租用了一整排的房子,将其改造成炕房,对这些种蛋开始进行集中孵化。

而盼兮也在秦刚的亲自陪同下,带了另两名有研究的同学,前往沧州的各地田野里去查看蝗虫卵的分布情况,并对它们接下来可能的孵化、成虫及成灾时间进行相对准确地预测,以便由此来相应制订应对计划。

当然,对于沧州这次要采用养鸭灭蝗的方法,众位官吏当着秦刚的面自然是不敢多作议论。可是背转了过去后,还有民间出现的种种声音,却是多有怀疑,主要还是在集中于人工孵化鸭子的问题上。

因为鸭子能够大量吃掉蝗虫的常识,大家都是知道的,问题只是在当时的自然孵化技术之下,根本就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孵出足够数量的鸭子。

而人工孵化鸭子的事情,即使是在前两年的江淮地区,也都是一件稀罕事,更不要说在今天的河北地区了。

盼兮与她同学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在沧州孵化出一万只以上的鸭子。现场勘探的情况也表明,仅沧州这一带的蝗虫情况,少于一万只以下的鸭群出战,是收不到明显的治理效果的。

所以,关于在知州衙门新辟出来的一整排的被称为“炕房”的那边,一开始的时候,总是会聚上许多无所事事的闲人,因为听说这里会孵出大批量的雏鸭而跑去看稀奇。

当然,雏鸭只不会因为能那快地能被孵出来,过了七八天后,去看热闹的人就乏了。

因为这些炕房里终日不断的烟火,还会有一些人希望说闲话的人,会恶意的评说:那里面的人哪里是在孵小鸭子呢,说不定就在那里煲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