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海运线(2 / 3)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343 字 2个月前

时节,根本不会出港去关心任何问题,而且就算是看见了,也不会当回事。

宫十二在靠近浮阳河入海口时,远远地就发现了水寨的瞭望塔。

于是先在原地先停了船,再派出小艇上前联系确认,之后才把海船靠上了码头。

“拜见执政。”见跟着秦刚的只有顾大生与几名自己人的亲卫兵,宫十二才立即行了大礼,“属下此行,带了林司监挑选的五十名精锐,其中飞虎军四十人、神蛟军十人。另外运来了军粮五千石,被服布料一万匹,一路行来,所幸没有差错,不辱使命!”

此时朝廷对于河北路的禁军供给,基本还是能够保障的,像是军服铠甲、兵器装备、包括军饷等,只要拦断了军中贪腐的黑手,军队的保障实际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当初秦刚考虑的就是让流求主要先输送一批粮食与布料过来作为军资储备。不论今年开春后有没有灾,都要基本保证军队士兵不饿肚子,而这次同时送来的被服布料,正好可以作为新沧军的特有福利,发放下去提振士气。

“宫兄弟这次出来,流求那边的事务不会有影响吧?”秦刚随口问道。

“流求现在有了秦右丞掌控全局,现在又来了文潜先生,那是大不一样了。”宫十二说的文潜先生便是张耒,他于腊月里携全家到了流求岛。“按秦右丞本来的意思,是要请文潜先生做这左丞之位。但文潜先生却说:他不喜繁务,愿意出任中丞,在岛内行监察谏议之责。所以,现在的岛上,右丞作谋断,中丞行补缺,大小事务,可谓是政清令明。而且这张中丞真的不是随口说说的。他从就任开始,每天是早出晚归,前往流求各处查访探查,一旦发现有任何不妥或不便之处,皆会在执政堂上提出,就算是秦右丞的面子,也是一点都不给。当然啦,张中丞提的问题都在合情合理之中,并且还与我们一道想办法解法。流求眼下的形势实在是一片大好,而属下所负责的唐城的第一轮建设正好结束,新来的的垦民都开始安排好了春种,便乘了这个空走这一趟,也想见一见执政之面。”

秦刚听了也觉这样的安排不错,张耒性格直率,师兄弟间就数他最活跃,由他出任中丞,的确也能言旁人之不敢言,更是视他人所不能视之处。而左丞之位,最好是苏轼能够过去,又或者是黄庭坚或晁补之这二者中都有其一。当然,这三人如今都因各种主客观原因,无法成行,只能暂时作罢。

新沧军水营里的仓库是紧跟着码头之后修建,开始之初谁也不明白为何有这样的顺序,直到今天,欢天喜地地搬运着粮食与布匹入库的士兵,方才明白如此的规划的理由。

宫十二此次前来,除了因为是首次行走这条航线送来这批物资之外,主要还是有好几件重要的事情要看秦刚汇报。

“执政,这封是李司监写给您的火器院工作汇报。”宫十二又递给秦刚厚厚的一封信,并且补充说道,“火器院的第一代火炮实验做成了,属下是亲眼过去看的,海碗大的石弹,轰隆一声,能打出两百多步远。那么大的石弹,要是人被它砸中了,还不成肉饼啊!”

秦刚在西北待了这么长时间,基本上确定,在当下还没有出现过管状发射的火药武器,之前的旋风砲也好、之后再出现的回回砲也好,都只是利用杠杆原理的抛射武器。而那种据说用竹筒制作的突火枪、梨花枪等等,他虽然听说过却一直没有看到过实物。

唯一可以见到的,只是智慧的宋人在烟花爆竹上的种种应用。

就在西北器作院里优化火药成份、改良出了正式的轰天雷后,秦刚让人找来了当时流行的二踢脚炮仗,只是简单地演示了这种点燃后可以一飞冲天到了天上后再爆炸的效果后,研究此事的学生顿时明白了,将这种原理应用来的话,岂不是可以让轰天雷自己飞出去了么?

在他们将这种二踢脚拆开来,细细研究了火药让其飞行的原理之后。学生中却有了两个不同的应用方向,一个是直接将其绑在箭只身上,利用火药点燃后的喷射作用将箭只发射出去,通过锋利的箭头实现杀伤力。

在发现它飞行的方向不好控制后,又用竹筒制作了发射筒。

但是很快发现了这种应用方向的最大弊病,就是火药与箭身重量之间的矛盾。为了让箭只飞得更远,就必须加大火药用量,而加大药量后,箭身又会变重影响了飞行距离。

于是方向迅速转向另一个学生所设想的,就是将火药与发射部位分离,火药只留在发射筒内,产生的所有动力尽力将发射部分推射出去,而出于对于飞行线路稳定的考虑,几经实验后,发射部分便从箭头状变成了抛石机常用的圆球状。

所以在研究火炮的学生到达流求岛时,他们的研究方向已经基本成型:第一要造出抗压性能强大的发射筒,然后在发射筒底部点燃火药后产生出巨大的推力,将前面的弹头部分急速地发射出去。

虽然说,火药越多,爆炸力越强,弹头被发射出去的距离就越远,但是同时也就意味着需要发射筒承受更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