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河口筑秦城(2 / 4)

风流大宋 林二虎 3171 字 2个月前

前方,船队里的所有人都开始放松了下来。

此次招募而来的水手,原本在船队离开了他们熟悉的航线后就一直在心底里嘀咕,因为他们中间,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在在海的东边航行一天左右的海程后,会有一个大岛,而在此时,终于在看到了连绵不绝的海岸线之后开始真正地服气了。

尤其是在秦刚的指挥下,整支船队向南行驶了一个多时辰之后,在经过了三四个过于窄小的入海河流之后,又如其所言那样,发现了一个非常开阔的内河入海口,更是对这个年轻的船长信服得五体投地。

依照之前的安排,从“卫温号”上放下了四条快艇,赵驷坚持上了第一条,每条艇上配备了一支小队九个人的规模,率先进入了河口。

前面的两艘负责察看两岸与前方河道的情况,后面的两艘还带着测量河道深浅的工具,为后面的船队进入而检查航道。

船队在快艇的引导下,开始正式驶入内河,只见河道缓缓地开始收窄,两岸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并没有明显的人烟迹象。

船行了两里左右,出现一个较大的拐弯拐向南方,秦刚目测这里开始基本不太会受到潮汐的影响,而且东侧出现一片非常大的空地,便下令船队下锚,前方的小艇开始登岸并进行警戒。

在大黄岛的训练中,所有的神居兵都反复演练了在登陆时遭遇到敌人、甚至是袭击的情况下,如何快速设置防御线,并建立滩头阵地的战术战法。

而这次,显然他们的运气非常好,在这里并没有遇到预想中的土著人,在小艇返回去接更多的兵士登陆时,第一批的突击队员已经开始谨慎地将防御线推进到了河岸向内数十丈远的空地边缘,并开始向树林内进行侦察搜寻了。

第二批的神居兵上岸之后,带去了各种伐木工具,开始清除树林的边缘,尽可能地扩大河岸平地的面积,然后再使用砍下来的树木,在岸边为大船修建最简易的栈桥。

秦刚所在的“卫温号”由于吃水深,依旧停在较中间的河道中,然后另外的四艘三千料的船只便分别贴在了它的身边,在探测清楚了河道水情之后,其中一艘尽可能地接近岸边后下锚,而栈桥则以此为标准向河中的这艘船延伸建造。

这样子的话,几艘船之间再用跳板进行连接,最后通过最靠近岸边的那艘船,接上即将修建好的栈桥,以便于船上的货物搬卸,以及随行的流民上岸。

这些流民,显然没有神居兵所经历过的适应性训练。虽然这一路之上的海上风浪并不大,但也有三四成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晕船反应,他们急需要登上平稳的陆地,尽快进行休息恢复。

随着大多数人都上岸之后,河滩上靠近船只的地方已经十分拥挤了。

宫十二带领着几个人正在指挥上岸的流民进行集合,睛身体感到不适的人原地休息,而另外感觉还可以的人,则开始指导他们划定不同的区域开始搭建临时的帐篷与简易棚屋。

而神居兵则有条不紊地在外围开始挖壕沟、修建栅栏,迅速圈围起一个相对安全的营地。这将是他们在流求岛上的第一个根据点。

秦刚与赵驷上岸后,看到了河岸偏北方向有一个较高的山头,于是带了几名卫兵,又叫上宫十二与顾大生,一起过去登上了顶部。

几人站在山头最高处,发现这里果真是一个俯看四周的好地方,向西北方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进来的那个河口,而从更加东南的方向看过去,是从更远的地方流过来的淡水河,流经这里的山脚,流向北方,再立即折向西,最终流入西边的大海。

“明天就在这里建一座警戒岗楼。”秦刚指了指脚下,“岗楼四周还要修一座小型的哨所,安置一个小队在此实行警戒。这里就可以与营地里实现相互配合的立体戒备。”

的确,这样一来,山脚下的那处营地算是有了比较可靠的保障。

“你们过来看一下,这里的确是一个筑城的好地方。就在这个河岸,先把我们的港口与码头建起来。然后沿着港口向里面延伸,我们在东、南两个方向以河为界,以此山头为中心,划出一块边长为五里的区域为第一期的筑城区,然后再延伸两里为未来的发展区。这两块区域先不急于修建,只需要把四周的界碑范围打好。然后在这七里宽的界碑以外,就可以优先开垦农田,安置今后不断过来的流民与裁撤下来的厢军。”

“还有河对岸的那片平地,只要把那里的树林都砍伐干净,也将会是极其不错的耕地。只是这些耕地在分配出去之前,一定要做好整体的规划。”

“神居兵在这里的主要职责就两点,第一,就是不断向内陆侦察,找出可以不断拓展发展的区域,打好垦殖的前站;第二,以这座即将筑好的城池为中心,做好所有前来垦殖的百姓的安全保障,击退任何有可能威胁我们的潜在敌人!”

“既然我们已经定好了要在这里筑城,那筑好的这座城总得要起个名字吧?”赵驷一边看着一边喃喃问道。

“属下觉得,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