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奇石现瑰彩(2 / 4)

风流大宋 林二虎 3045 字 2个月前

民间便会有人越贷越穷,贷后还不出,官府本金收不回。这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

秦观果然是对青苗法有过研究与思考,一语言中原来此法实施的硬伤。

“老师说得极是,这也是我最近比较苦恼的。尤其是在穷困地区,百姓还不起青苗贷的可能就会增加。比如在处州,便是以青田人最穷。长此以往,即使四海银行还可以坚持,但也无法被其它钱庄效仿,没有太大的意义。”

“因此,这青苗法应一分为二,一为青苗赈,这不能借助民间力量,只能由官府来实施,要在开始一时期直接对穷困之户进行赈济扶助,这些钱无需偿还,但可以帮助民众恢复自己的生产能力与自救能力;二才为青苗贷,在放发贷款时,还应该帮助民众确定偿还的方法、提供偿还计划,再经过审核后发放。官府尤需要对计划与手段评估与指导。”

而他所提出完善思路恰巧与秦刚所设想的吻合:

秦刚正是想将青苗贷与产业指导相结合,通过向贫苦农民提供贷款与技术输出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令农民还贷能力增强,也使得四海银行的放贷健康度提高。

在听了秦刚的这些具体想法后,秦观在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指出:“这就需要徐之你找出更多有利于百姓营生的新门路。”

“是啊,两浙诸地,数处州最为穷困。寻常的种粮根本就无法让百姓解决温饱。但也正是如此,青苗贷在处州的效果反而好,原因在就于处州城的酿酒,龙泉县的铸剑与青瓷、还有缙云县新发现的矿藏,许多百姓因为有这些产业的依靠,就具备了最后能够偿还贷款的能力。而处州其它的地方,比如这青田县,就显得困难了一些。所以,还得想到在处州以外的各地,还有那么多的地方与民众,果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秦刚也颇觉无奈。

“阿弥托佛!”昙法师一旁听得不由长宣佛号道,“秦抚勾与少游居士宅心仁厚,我佛必将保佑。今日敝寺备有素酒一壶,斋饭些许,还望秦抚勾不要嫌弃。”

秦刚也起身双手合什,道:“打扰法师了。”

三人穿过一间昏暗的禅堂去后院用斋。

秦刚眼光随意瞥看之时,黑暗中似乎有一抹别样的色彩映入了他的眼睛,他开始并未在意,但走了两步之后,那处的颜色似乎更鲜艳了,他不由地定睛又看了两眼,这才看清楚,是放在墙边的一块精致的石雕观音。

但是,与寻常见到的石雕佛像相比,这尊观音却显得是五彩缤纷、华丽无比。关键在于它借助于原本就呈现出五彩斑斓颜色的石料本身,巧妙地雕刻出了这尊观音所着的彩衣、绿柳枝、金竹篮、还有围在她裙边的七彩祥云。

看到秦刚停下脚步关注到了这尊观音石像,昙法师笑笑道:“哦,这尊观音像是后山的吴石匠所刻。慈仁寺找他雕了一批青石佛像,但他前两天交货时多给了这么一尊观音像,说是用山里挖出的五彩石所雕。只是我说佛门喜素雅,观音大士之像不宜如此奢华,便没有供奉出,暂放于此处。”

秦刚已经在这尊五彩观音像前面慢慢地蹲下,仔仔细细地观察起这尊石像,只是其使用的石料质地细腻、光泽秀润、色彩明艳。当然更重要的是雕刻匠人丰富的想像力与巧妙的造型设计,维纱维肖地将这么丰富的色彩赋予了最恰当的景物身上。

“吴石匠有没有说这种五彩石头多不多?”秦刚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呃,好像不少。我去后山时也容易看到。不过,我们寺院都还是希望找一个青色或白色的石料来雕佛像。”昙法师说道。

秦刚用手仔细地抚摸着雕像的表面石质,他的脑海里终于想起了一项后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田石雕,而且如果没有弄错的话,雕刻这尊观音像的,就应该是那种珍贵的青田石,学名叫做叶腊石。

“昙法师,您能带我去后山看到这种石头的地方吗?”秦刚的话语里已经有掩饰不住的激动,

“可以,不过还是吃过了斋饭再去吧?”昙法师建议道。

“我现在不饿,还是先去看了再回来吃吧!”秦刚坚持道。

于是昙法师在前,秦刚与秦观跟着在后,从慈仁寺的后门出了寺庙,前往了后山。

走了没有多长的距离,秦刚就已经眼尖地发现了道路两边不远处露出来的石壁就已经显现出了相似的色彩。

“这边就已经有了!”秦刚看得很是兴奋,走近之后再用手里的拔出来的匕首在山壁上小心的刻划着,并确定了它们。

接下来,越往后山去,类似的石色就越是丰富。看来,慈仁寺后面的这整座山,就是一处极佳的叶腊石矿。

到了昙法师所说的地方,应该是一处完暴露在山顶地面的叶腊石矿苗,路上还曾遇到了几个山民,告诉他们,过去也曾偶尔会有些人来此挖掘这样的石头回去说是要做印章石。

“印章石!暴殄天物啊!”秦刚心痛地说道,“其实完全可以用进行雕像剩下来的边角料就完全足够去做印章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