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归宗入族(2 / 3)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232 字 2个月前

咸肉米面等农村里的土特产,但满满一张,也是费用不菲,赶紧笑道:“秦老太爷能来敝舍,已是蓬荜生辉,哪里还需备上这份厚礼。”

“不能这么说,一笔写不出两个秦字,承务郎这次受封,我们秦家庄也是倍感荣耀啊!”

秦规又在旁边补充说:“秦承务在这几个月里,已经是助得我庄上五业兴旺,还帮我们又有了水泥这一发家致富的产业,我们理应更早些时候就得上门致谢的。”

秦刚请得秦察上座,又让小妹赶紧为二位重新泡茶,大家彼此寒喧着坐下。

秦察坐下后,开口对秦福道:“这次前来拜访,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敢问秦贤弟,祖居何处?现在可否还有家谱可叙?”

秦福猛然听得此问,倒也没有注意秦察对他的称呼变了,只是比较惭愧地回道:“我家祖籍在两浙路的余姚,从我祖父那代开始,就外出经商,四处漂泊,直至小老儿这辈,落户在了这高邮,却终无所成,祖居那边的家谱早就没法续进去啦!”

秦察一听,与秦规对视了一下,眼中倒是有了几分惊喜,进而拱手道:“如此说来也巧了,我秦家庄的祖上也在两浙路,为越州会稽,和余姚相距不远,所以我们两家人,很有可能都是出自同一秦姓的先祖。”

秦福听此,尚还不明白秦察的意思,只能点头称是。

“所以,你我两家既然可能会是系出同源,现在又同在这高邮落地生根,算得上是难得的缘份。”秦察继续说道,“我秦家庄在此地已有四世之出,数百族众,所以老汉有一个不情之请:敢问秦贤弟是否愿意与刚哥加入我高邮秦族之谱,以便相互照应,共同发展?”

这下子,秦福算是注意到了秦老太爷对他称呼的改变。

要知道,第一次秦福去庄上求见时,他可是与秦规叙的同辈。但是秦察这次过来,却是直接称呼他为贤弟,那便是抬高了他一辈。

尽管秦福非常清楚,这次秦家庄邀请他们入族,所看中的无非就是秦刚身份与地位的变化,但这又的确是人之常情。

秦刚是他的儿子,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山中有远亲”。如果不是这样,仅凭他秦福这一生的碌碌无为,哪里会有可能被任何一支的宗族愿意邀请他们入族呢?

而此刻的他,早已被这个邀请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秦刚在一边听着,心里并无什么反对的意见。

接近并结缘秦家庄,本就是他为自家寻找额外依托的规划之一。如今秦家庄主动提出邀请他家归宗入族,对他而言,只是更近一步而已。

唯一所担心的,只是父亲的态度,是否会有其它方面的考虑。

为避免尴尬,秦刚便看向秦福道:“全凭嗲嗲作主。”

在秦刚的提醒下,秦福已经缓过劲来,便顺着秦察的话说:“感谢秦老哥能看得起我们。既然老哥有此之意,小老儿就带着刚哥却之不恭了!”

这就算是同意了!

秦察立即笑得满头白发与白眉毛都抖动了起来,探身紧紧握住了秦福之手,笑道:“来之前,我和族里的人都商量过了。贤弟比我小不了几岁,你我以兄弟论之正好。刚哥他虽年轻,但是他有出息啊,这段时间在庄上与规哥一同掌事,大家都挺服他。所以入了族后,他也是非常合适与规哥他们成为同辈份的兄弟。”

此时,秦规便恭恭敬敬地上前,称秦福为“福叔”。

秦福喜滋滋地赶紧回道“使不得”,高兴地感觉自己恍然像在梦中一般。

秦刚与秦规也依例重新见过礼。

秦察又道:“今天到府上只是提请了这个话头。改日还得请秦贤弟到庄上详叙,我们另择个黄道吉日,为两位办一个正式的入族仪程。”

“那是要得,那是要得!”

两人告辞后不久,又有人敲门,开门一见,却是夏家的家主夏立言,背后是几个抬着礼物的随从。

夏立言笑容满面地拱手道喜:“恭喜秦承务,贺喜秦承务,这么晚来打扰,还望不要怪罪啊!”秦刚口称“哪里”,赶紧将夏立言让进屋内。

其实这大半天来,秦家的客人不断,这夏立言一定是着人在街头守着,才会在秦老太爷走后没多久就赶上门来。

“哎呀!我们几家上午在军衙出来后,就商量了一下,秦承务这次受封,吾等皆是共感荣耀。大家便合在一起,备了些薄礼,托老夫过来走这一趟。”说着,便让人递过了礼单。

这份礼单是五家共贺,不可谓之不重,计有铜钱五百贯、精盐五十斤、酒水十坛、各色布匹十匹、绸缎两匹,还有人参、灵芝等药类补品若干。

秦刚却知道,这份礼单他必须得收下。

高邮城中的这五家,再加上秦家庄,在朝廷宣旨封赏的那一刻起,已经与他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而这个共同体在他获得了官身之后,能否持续下去?这份礼单就是一块问路石,此时的夏立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