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无酒独醒(2 / 3)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202 字 2个月前

应该是有希望去竞争彩头奖品的吧!”

不过也有人底下腹议:“搞不好这个甲等就是哪个教他的教授给的吧。”

接着下面诵读的作品,有诗,也有词。

从评分结果来看,各位考评官员对于甲等与丁等这两个等级都比较慎重。如果不是特别优秀的,极少给甲等。同样,只要是还过得去的,也不太会给丁等。

差不多能有十几篇作品被诵读,大多数的作品都会得到乙等与丙等的评分。而截止当前,最好的成绩还只是一个“两甲三乙”,而第一个叫季东阳的一甲四乙的作品还能排在第三名。

接下来陈主簿念出的作品,令张徕十分紧张激动,因为这篇正是他提交的作品。

在被马先生通知要参加本次诗会后,他并没有去找先前的那位师爷,而是自己翻遍了家里收藏的诗词典籍,苦熬了两天夜晚,反复推敲思考,准备好了两篇诗词,而其中有一篇恰好就是以端阳节为题。

反正他也明白,自己在这一炷香的时间内也不可能做出更好的诗作,索性也就第一时间将准备好的作品默写了出来。要不是在默写的过程中,还分神关注了一会儿默坐在身旁的秦刚,他可能交得还会更早一点。

在陈主簿诵读完他的作品后,张徕听到了来自周围人群中的一些赞扬声,他不由地更加紧张地看着主桌上的几位评审官员的反应。

不一会儿,陈主簿面带喜色地通报:“刚才词作的作者是张徕,他的最终成绩是:三甲两乙!”

“三甲啊!”张徕显然有点激动,这应该算是到目前为止的最好成绩了吧!他还下意识地偷眼看了一下同桌的秦刚,虽然没有从他脸上看出什么特别的反应,但是自己心中的得意与畅快感觉仍然是难以言表的。

众人也是议论纷纷。

有人说:“很不错啊,能有三个甲啊,这次诗会的诗魁该是这个人了吧!”

也有人不以为然:“我听着一般,就算评审给了这么高的分。但是别忘了,还有一半的作品没读呢!”

“也是,后面说不定还会有四个甲呢!”

……

接下来,又是一篇篇的作品过去,只多了两篇“两甲”作品。

只是秦刚的作品一直没有读到,张徕内心的焦虑与紧张之感也在不住地增长——毕竟是看到了他在最后的时刻上交了作品,到底能否最终得分超得过自己的三甲呢?

除此之外,评审官员中的林武功也是颇为期待。

倒是台下的马伦比较淡定,因为对于他来说,自己已经有一个学生张徕暂居第一了,后面的人越来越少,这诗会的前几名彩头是一定拿到,接下来只是看秦刚能否给自己再来一个锦上添花的惊喜了。

终于,陈主簿打开眼前的一张纸,习惯性扫了一下,顿时就觉眼前一亮,他虽然看到了学生的名字,但是按照规矩还是要先诵读诗词的内容,大家都在等着。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题目为《风雨端阳》”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余容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四句念完,在场的有一半人都愣住了。

林武功凭着直觉就知道,这一定是秦刚所作。

绝句虽然只有四句,很短,但却比八句的律诗难写。

前面这些学生的作品之所以一直未有特别高的分数给出,就是因为他们的诗词,太注重于格式与韵律,也就是所谓的为了写诗而写诗。

而眼前的这首诗就完全不同:

首先,它的起文就是准确地抓住了今天、尤其是刚才的气候突变的那个时刻,并以“风雨端阳”之由起笔。

所以,它写的不是任何一个其它的端阳,而只是今天的这个特殊的、有着风雨交织的端阳节。

其次,诗词是用来咏志的,并非只是简单单纯地抒发感情。端阳节纪念屈原大夫,前面也多有学生提到。可是要纪念屈原的什么呢?他们都没提到,甚至未必清楚。

只有这首诗,却准确地提炼出屈原在投水前“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悲剧人生特质。

再者,诗词需要考究作者对于字词句的运用功底,但更需要能有临场激发的托物灵感。第一句的风雨与晦冥的天气,是刚才众人皆有感受。而第三句所提到的余容,正是此时众人从堂中看出去便能见到那丛芍药花的别称。余容(芍药)在笑作者,同时也是在笑我们众人啊!

最后,又别出心裁地将不喝酒的陶渊明请出,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屈原伟大人格与内心追求的无限怀念。

片刻宁静之后,便有数人轻叹“好诗”。主桌上的几名评审官也在彼此相视,却又默契地低头写下评级。

结果送去后,陈主簿有点兴奋,又反复将五张结果再看了两遍,才激动地宣布:“刚才诵读的七言绝句的作者是秦刚,他的最终得分是……五甲!”

“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