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171劝架?我爱拱火!(1 / 4)

朱元璋得知倭国有银矿之后,极为兴奋。

这让他把寻找金银铜矿的目光,全都放在了周遭的番邦小国,谁让在大明境内没有任何发现呢。

虽然路途比较遥远,但又不是他亲自去。

手底下大批人都可以派出去探查,要不然养他们做什么吃的。

朱元璋是一个想到就要立即做的工作狂人,现在一个命令下去,就开始叫人收集海图,同时去水军当中挑选人手。

待到发现的金子银子都运到大明国库后,那可以干的事,便多了去了。

方才朱元璋已经靠着兴奋劲处理大批政务,如今又跟他最爱的妹子分享一阵后,其实也是想要平复一下心情。

这些年,他为了更好的治理大明,巩固老朱家的皇权,可谓是殚精竭虑。

但事实往往不尽人意,总会出现各种他无法掌控的事件。

治天下还不如打天下更容易一些。

马皇后趁着朱元璋还处于兴奋的状态当中,抽空瞥了一眼儿子与女婿的对话记录。

通篇看下来,马皇后不得不承认。

能在县衙小吏当中混出名头的人,总归是有见识的。

或者是善于破案之人,脑子就是缜密,王布犁通过蛛丝马迹就能判断出来许多事情。

这种人适合生活在乱世当中,给人当军师更加容易出手,兴许封爵都不在话下。

标儿总体而言,还是被王布犁压制的。

今后还需要更多的历练。

否则他连一个县衙小吏都拿捏不住,更不用说其他朝臣了。

至于说到皇子的教育以及重八对他们的陪伴,不提也罢。

马皇后对于王布犁如此聪慧的女婿,总体而言还是很满意的。

至少这种人只拿出几分精力处理政务上的事,剩下的多是在陪伴家人以及交友生活上。

她身边已经有了一大一小的工作狂模样的男人了。

这种男人并不是一个女人的最好归宿,故而她希望女儿能够幸福些。

“你女婿劝你多陪陪你的儿女呢。”

马皇后把册子放下:“我认为他说的对,重八,我知道伱很忙,可他们也都是你的孩子。

见了你哪一个不是畏惧你,而是亲近你的模样?”

朱元璋却觉得妹子说的不对:“咱给他们吃好穿好住好的,还有人伺候。

若是寻常百姓家里,像他们这么大就得去帮家里的忙,累死累死的,想当年我八岁就要下地,还要给地主家放牛,哪一个能有这般自由自在?

王布犁他一个典史,处理的政务能有朕的万分之一吗?

他倒是有许多时间去陪伴家人,站着说话不腰疼!”

马皇后只是叹了口气,她清楚的知道,重八这个脾气,很难有人劝他改变主意的。

纵然是王布犁,那也不过是机缘巧合进入仙境当中,才获得他的赏识。

让他拿出时间陪陪孩子,几乎不可能。

朱元璋就如同一个老农般,想要一直耕耘下去。

即使别人耕了一遍,他也要好好检查一遍,防止出错。

只不过旁人耕种的是田,他耕种的是整个帝国。

老朱当了皇帝之后,已经转变为保守派了,他不想来之不易的家产被别人夺走。

马皇后也不在多说什么,现在老朱处于亢奋当中。

她猜出来自己的丈夫已经在规划发现银矿之后,要怎么做更多的大事了。

最为重要的是蒙古两次征伐日本失利而归的旧例,再也拦不住他了。

兵部尚书林荣很快就接到了江宁县典史王布犁的汇报,江东桥巡检使疑似“自杀身亡”,但是有疑点,这件事先与你汇报一声。

看到这里,林荣心里咯噔一下。

依照王布犁的性子,这小子定然是发现了蛛丝马迹,才会提前给自己打一声招呼的。

先不说王布犁当街干掉琉球国使者的事,光是他监督工部干点活,就直接端了一个子部,这几天尽管工部尚书薛祥还没有把人都补充完全呢。

他更多是不希望组建好的助手们,再次被王布犁一锅断喽。

工部尚书薛祥提拔了一个叫于文明的,统率子部,从主事升到员外郎。

此人在大明当官后倒是廉洁,在初期并不显名,从仕元到仕明,一直小心谨慎。

因为于文明他爹当过元朝的杭州路大总管,家里也不缺钱财。

他的儿子也不想当官,一直在钱塘隐居啃老。

当然了于文明的孙子,就比较闻名了。

那就是大明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于少保!

有了工部的教训,兵部尚书林荣连忙把侍郎喊来,让他亲自去跑一趟,看看王布犁掌握了什么证据,他心中也好有个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