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朝堂献策(1 / 2)

从镇北侯的态度中,吕冒可以看出,这家伙是故意迟到的。

为了就是避开早朝的参拜。

就在吕冒以为,女帝会因为愤怒,直接跟镇北发起冲突的时候。

女帝却突然露出笑容:

“爱卿劳苦功高,是先皇册封的摄政大臣,晚点来也没关系。”

见女帝没有发怒,镇北侯也有些诧异。

他懒散的回应道:

“多谢皇上体谅!”

听到镇北侯还是一口一个皇上,桂公公脸色很难看。

但是女帝没有发声,他也只能吞下这口气,对着所有人喊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一旁的吕冒看着地上的木碎,暗叹女帝真能忍。

这时,殿下有人站出来,缓缓说道:

“臣工部侍郎解阳伯有本要奏!”

桂公公看到这个所谓的工部侍郎,脸色没有一丝笑容,淡淡的说道:

“请奏。”

“河北大河决堤,沿岸数以万计田亩被毁,百姓流离失所,请陛下下旨泄洪修堤。”

解阳伯躬着身子,缓缓说道。

按朝会的规矩,一般都是小问题先上,大问题一般留到后面。

在女帝第一次独立亲政,上来就给大问题,这个解阳伯明显不怀好意。

龙椅上的女帝脸色有些难看,不等她开口说话。

又一个人不讲规矩的跳出来:

“臣吏部郎中温成业有本要奏。”

被打断说话的女帝,脸色更加难看,可臣子不给面子,她不能不给,只能示意桂公公。

桂公公有些被气到了,他横着脸说道:

“请奏!”

没有让所有人失望,温成业也抛出一个大问题:

“西北大旱,蝗虫四起,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百姓贩儿卖女,易子而食,已成人间炼狱,请陛下下旨赈灾!”

易子而食?

不止女帝本人,连吕冒的脸色也难看起来。

这种饿死人的人间惨剧,吕冒一直都是在书本看过,并没有真的听过。

一般旱灾不可能是突发就有,马上就出现易子而食的情况,显然就是他们故意拖到现在。

为了政治斗争,他们都那么狠的吗?

想到这里,吕冒忍不住看向女帝。

此时,女帝脸色冰冷,嘴唇发白,一言不发。

虽然两人都给出解决办法。

可是赈灾和修堤的事情,哪是一个第一次独立亲政的人可以处理的?

这些也不是突发的事情,可他们就是要这时候说。

女帝算是听出这些人的弦外之音,就是想要逼她请出太后,或向摄政大臣镇北侯求救。

看着镇北侯得意洋洋的脸庞,女帝深吸一口气,对着丞相裴仲基请教道:

“丞相,你有何看法?”

打算装死的裴仲基,发现自己避不开,只能和稀泥道:

“回陛下,两位同僚已经给出解决办法了,无非是赈灾和修堤。

陛下让户部拨出钱粮,派人做钦差监察即可。”

这话说一半,具体让户部拨多少,派谁去做钦差的时候,裴仲基一字不提。

尽管如此,女帝也受益匪浅。

她皱起的眉头松了一些,然后朗声问道:

“户部尚书何在?”

一个脑满肠肥的大胖子,挺着肚子出列:

“臣钱莫廖在!”

钱没了?

吕冒听到这个称呼,差点笑出声。

一个管钱粮的人,居然叫这个名字,就没人觉得怪怪的?

幸好女帝笑点比较高,她皱着眉头扫视钱莫廖的身材,暗暗给他打上贪官的标签。

她清楚现在不是大刀阔斧的时候,便耐着性子问道:

“户部有钱粮几何?可够赈灾修堤?”

钱莫廖脸色平淡,缓缓说道:

“按往例,户部的钱粮,仅够支持一边灾祸,最多坚持三个月!”

女帝差点拍案而起,她咬牙切齿的问道:

“朕登基那么多年以来,四周和睦,并无天灾,存了那么久钱粮,就仅仅够三月?”

钱莫廖毫无畏惧的瞄了一眼镇北侯,淡淡的说道:

“近日,北方草原也受到大灾影响,草原人磨刀霍霍准备开战。镇北侯从户部调了不少钱粮,用以抵御北方。”

听到是陈霸先的问题,女帝一下子瘪了。

她皱起眉头,没有继续指责,而是问道:

“钱尚书可有办法调集钱粮?”

这无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钱莫廖也没有办法,他低头缓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