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什么豪车,代步工具而已,平常心看待(1 / 2)

一辆黑色小轿车,要车人不但掏了三十万,还搭上了一辆摩托。

不能让来总和杜主任开小车来,走着回去,这个点也没有去市里的班车坐。

来西城以为秦总能请他俩吃一顿饭,景宁饭店特色烤羊羔肉什么的,听说是他手底下的特色产业。

没想到秦总明大明打发他:“来总,骑上我的摩托,带着杜主任回去吧,我家保中送货,下午时间还要杜主任开交接单子。”

来西城低一下头看脚底下,想捏死人的表情藏住,再抬眼给秦总嘻嘻笑。

“那行,我先回去,改天我请你吃饭。”

他一个人骑摩托嗖一下跑出平安院不见影儿。

他骑车子,要带人就带一个妞,带杜主任这种男人那是不可能。

杜进风一脸尴尬:“我去我哥家,明天早上再回,已经安排好了有人接你秦总的货。”

杜进风觉得这一趟白白丢掉了十万元,又不敢说,脸上表情比刚来的时候还难看。

“杜主任,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话要说?”秦川笑着问。

“没…没有,车子值三十万…也挺怪啊…挺贵……”

秦总觉得他有什么事要说又不敢说,他在铜城做农贸市场生意,其实挺危险,估计来西城在拿捏他。

“你确定没什么跟我说?”秦总把话递到他嘴边,他转身要走的口气:“没有了秦总,咱俩的账算清了,我不欠你钱。”

当然不欠,三方证明上都写清楚了。

打发走两个人,李艳回办公屋坐桌子前,不高兴表情挂在脸上。

“艳姐,生气了?”

“老大,你想用小车你给我说一声,我让小王司机拉你,你非要这辆车?值三十万?”

李艳想不通老大搞这辆车子意义何在,就能拉四个人。

还不如搞三辆大货车,扩大货运规模,来回一趟就能赚大几千。

“冬天了,我骑个摩托跑来跑去太冷,开货车太不方便,只能是小车,再说了艳姐,大坪村学校的四个女老师,有三个是单身姑娘,周末要回家,周天要返校,来去怎么办?有这辆小车,他们多方便。”

“你是为了四个老师来回方便?”李艳不信。

“李青说他已经学会了开李书记吉普车,开这辆小车也没问题。”

李艳气呼呼:“开这种车,你不怕被坏人惦记。”

“怕坏人惦记就不开车了?怕淹死就不游泳了,贼人要惦记我早惦记上了,是文是武过来。”老大嘴角微笑,手底下签供货合同。

“你看都不看一眼是什么,就签字?”李艳还是气哼哼。

“艳姐,你递过来让我签,我就签了,还能有问题——这是什么供货合同?”

老大这才看一页纸上写的意思。

“哦?拉两百五十个棚膜?艳姐你都帮我沟通好了?”

十月底,大坪村搭两百个蔬菜大棚,跑泉水市棚膜厂,最少拉两百个棚膜,艳姐提前跟那边沟通好,先付一半定金,拉货的时候再付另一半。

上面的意思写的很明白,李艳还是要口头解释。

“两百五十个棚膜,一个一百八十块,这是最便宜的价格,这一笔出去是四万五,也就你手底下的大坪村一个冬天能发展起来,除了你,没人敢掏四万五千块拉棚膜冬天种菜,厂家都不相信,说要亲眼过来看看。”

西北人就这胆子,花四万块买棚膜就能吓着他们,怪不得落后南省几十年。

“泉水市宏达棚膜公司?好熟悉的名字。”秦川嘴里嘀咕。

想起来了,八年后,农村土地上满世界铺的地膜就是宏大公司生产的。

这两年,京都郊区一些农田里已经开始用地膜。

土高乡棉花地西瓜地上提前八年铺地膜,再有黄渠水喷灌,土高乡产业蹭蹭蹭上升一个阶梯。

谁说农业产业落后外面几十年?

自己地盘上还这么落后,算什么重生人士。

亲自跑一趟泉水市宏大棚膜厂。

秦川想这件事,拳头扶住额头,看在李艳眼里,老大在思考很要紧的事。

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泉水市这个地膜厂需要一个带头人一句话的提醒。

地膜是79年从岛国引进的农业技术,西北地区种地人别说没见过地膜,听都没听过。

现在,大坪村里人不一样了,大棚蔬菜已经种了一茬,地膜那玩意儿,不就薄一些亮一些往砂地里铺,有什么稀奇的。

他们看见黑色桑塔纳轿车也不会太稀奇。

看惯了每天大货车每天出进跑,看惯了县委书记的吉普车来去几趟,这种车子在他们眼里也没什么大不了,在他们眼里还没货车值钱。

车子先开回乡上,乡府院里干部齐刷刷站在门台上看黑色小轿车,以为是省里来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