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流贼难剿有原由(1 / 2)

潘家村的百姓,都还记得潘小安的好。

他们知道是潘小安来了之后,都踊跃的想要给予帮助。

潘里正,王员外,刘员外各出十个族人跟随潘小安出去战斗。

潘小安便让王大福把这三十个年轻后生,编入到亲兵卫队。

孔明坐镇在凤凰郡县衙,他派人牢牢控制凤凰郡的水陆要道。

但对于他的派兵布阵,凤凰郡的百姓早就偷偷告诉了潘小安。

这里可不是梁山周边,凤凰郡的百姓对梁山的认同感很低。

“吴三刀”

“卑职在”吴三刀挎长刀,穿盔甲,气宇轩昂。

能成为先锋官,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潘小安便随了他的心意。

“你可有胆量,拿下凤凰郡县衙?”

“卑职可立军令状”

潘小安哈哈大笑,“去吧。有能力不用立,没能力立了也无用。”

吴三刀带领两千人,在刘光的带路下,摸向凤凰郡县城。

刘光就是,当年要把张月如外嫁的那人。

潘小安当上县丞之后发来,他就吓得瑟瑟发抖。

但潘小安并没有去和他计较。

后来,潘小安当了县令,在县中募兵。刘光便站出来响应。

潘小安让他当了捕快。

等到潘小安便离开凤凰郡之后,刘光被新任知县高明给赶了出来。

此时,他见潘小安回凤凰郡,便又来投军。

刘光为人机灵,没做捕快之前,就已经熟悉凤凰郡的大小路径。

他领着吴三刀绕道义河岭小路,从岭中直逼凤凰郡县衙。

孔明他在聪明,就凭他这千把人,能守住多大的地方。

等到他看见朝廷兵马来袭时,没做抵抗就带着手下,乘船向北逃去。

潘小安来到凤凰郡县衙,见粮库,银库早已被掏空。

他才知道,孔明孔亮来此,仅仅只是为了钱粮。

潘小安依照东夷府的做派,发下安抚榜。

榜文内容大致没有变化。只要是初次投敌,幡然悔悟者,一概不予追究。

直到这时,凤凰郡的百姓才知道,他们的小安大人又回来了。

潘小安把大本营设在凤凰郡。他要以此为据点,全面收复临城。

马家寨的年轻后生来了,张家黑墩的后生来了,司家庄的后生来了…

他们还记得这个知县,只要自己能拿得起,就不让百姓拿。

他们还记得这个知县,自己能干的活,就不让别人干。

河畔边上的学堂还在,各村祠堂里的学堂还在。谁家的孩子没有受过恩惠呢?

民心所向,不是靠嘴,是靠脚。

孔明孔亮逃回李官镇,在这里驻守的是郑天寿。

地异星郑天寿,现任梁山兵马将校,归在武威军里。

“郑将军,大事不好了。”孔明一进军营就哀嚎。

郑天寿不明就里,被吓了一跳。

“孔明,孔亮,你们这是怎么了?”

“郑将军,潘小安来了。”

“哦哦,是他。我们没有去找他。他倒是先来了。他带了多少人马?”

孔明故意夸大的说道:“足有两万余人”

“什么,这么多?”郑天寿深表怀疑。

因为据他收到的消息,潘小安也就带了三五千人。

其他的人,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郑天寿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但潘小安已经来了。

潘小安熟读历史传记。他发现了很有意思的几个现象。

首先是,流贼并不强大,他们只是靠着人多。

这些吃不上的人,除了一股狠劲,能有多大力气?

在官兵的武器都不精良的时代,这些流贼很多都是拿着大木棍。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还是成了气候呢?

其实,成气候的真的不多。多数都是被剿灭了。

这就有了第二个问题:剿匪者没出力

养猪卖钱,便是这个道理。

流贼剿灭了,用什么理由要银子呢?用什么来刷功劳呢?

第三就是变主动为被动。

朝廷派下来的人,府县并不认可,也不配合。

他们收复一个府县之后,便分兵把守,兵力分散,没有了战斗力,也没有了活力。

兵行如水,守土之责就交给文官好了。

潘小安在凤凰郡短暂休息几日,便带兵向北。

他要把盘踞在李小二寨的郑天寿一伙人剿灭。

郑天寿探知了潘小安的行军路线,指挥兵丁要在山下设伏击。

还没等他的伏击圈设好,廖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