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两个条件(1 / 2)

并且知府衙门旁只有两个老兵丁守护。

这两个老兵丁也是很“搞笑”,一个没了左腿拄着拐,一个没了右手拢着袖。

“潘大人,你把衙门的体面放在何处?这两个兵丁太辱没朝廷了。”

潘小安突然暴怒。

“钦差大臣何故出此恶语。这两个老兵丁,一个参加过西夏战役,一个参加过对辽战役。

他们是战场上响当当的汉子。我们东夷府以他们为尊,他们是我们东夷府最好的体面。”

两个兵丁配合潘小安的话,把头抬的很高。

童衙内被潘小安的怒眼吓了一跳。

他为了掩饰内心的害怕,赶忙掏出圣旨。

“朝散大夫,白虎游骑将军,知东夷府潘小安接旨。”

潘小安便摆好香案,跪地接旨。

“兹有东夷府知府潘小安,勤于王事,功于技巧。朕心甚慰,以此嘉奖。

着封潘小安为造船使,专一打造船舶,以保大宋水域平安。”

潘小安接过圣旨。对于这个官职,他早已得到消息。

但他没想到还有一封圣旨。

“造船使潘小安接旨。”童衙内坏笑的看着潘小安。

“梁山水患,生于眼前。济州烽烟,朕心不安。

朕知白虎郎忠君爱国,必能替朕分忧。现在朕急需船舶千艘,望爱卿三月之内准备妥当。”

“靠,这是拿我当二傻子吗?三个月打造一千艘船,你们咋不把我打造了呢?

我用面给你们蒸,也晒不干啊!”

“造船使接旨吧?”

潘小安却不接旨。

“造船使接旨吧?”童衙内又说一遍。

潘小安翻了个白眼,“这旨接不了。我便是神仙也难有如此法力啊。”

童衙内来的时候,专门路过梁山泊去见童贯。

童贯告诉他,“次去东夷府,潘小安必然会讲条件。

你且问问他需要什么,只要能答应的,咱们一律答应他。”

童衙内不解。

“爹爹,咱们是不是太惯着他了?”

童贯叹息一声。

“不是。现如今我急需战船一雪前耻。对于这种幸进小人,也无非是要些银钱官职而已。”

童衙内想到这里,便对潘小安说:“潘大人有什么问题,先接旨再说。

只要不是太苛刻的条件,我都会给你转达的。”

潘小安摇摇头,他站起身:

“条件确实有,你先去传达再说。”

童衙内竖着耳朵听。他也怕坏了干爹的好事。

没有童贯,他连个屁都不是。童贯的荣辱,也是他的荣辱。

“第一,这个造船师实在没什么趣味。造船不比造车。

想要造出好船必须有开放的水域。所以我想要一个海河湖泊管理的官。

那样我才能放开手脚,造出符合各个水域的好船。”

童衙内嘴一歪,他心里暗戳戳的想:“看你这点出息。管着水域有什么好处吗?这算个啥子官?”

童衙内点点头,“潘大人的另一个条件是什么?”

潘小安叹息一声。

“银子啊。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银子,我怎么造船?”

童衙内深以为然。

“这个条件还有点靠谱。谁也不能白费力气干活啊。”

童衙内点点头,“不知道需要多少银子?”

潘小安掏出一个本子和信件递给童衙内,我的诉求和船舶的造价都在这里。

还望钦差大臣替我承达。

童衙内翻看一看,见上面不是图形就是数字,看的他眼花。

“好,我这就派人送到汴梁,面呈给皇帝。”

童衙内被安排在馆驿。潘小安派同知去陪他。

而潘小安则静静等候结果。

这些信件潘小安没有密封,但却做了编号。

他知道童贯肯定要先看。如果童贯这关过不了,在皇帝那里也过不了。

童贯看到潘小安的信件。

他先看了自己最关心的战船。这些船只分为大小三种型号。

大船长有二十米,宽有八米,载重约两千石。

中船长有十四米,宽有六米,载重约有一千石。

小船只有五米长,两米宽。可以乘坐十二人。

每艘船的造价也不一样。但价格和官府的造船价持平甚至于略低。

童贯便知道,这些船舶是真实的。

他又看了潘小安要的官,只是要了江湖湖泊海的自由行使权。

希望朝廷能给个令牌之类的东西。

童贯没有看出潘小安这一步是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