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轻徭薄赋(1 / 2)

你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说的倒简单。我想扩展码头,用什么扩?

潘小安见众人不说话。“李知县,有难度吗?”

“不难,不难…有难度。”

潘小安哈哈大笑。

“看把你们吓得。每村逢十抽一来做工。

每人做工一月,管吃管住,给予二两银钱。这样还有难度吗?”

刚刚还拉长着脸的老族长们,开始有了一点笑模样。

码头建好以后,会有船舶来收你们的海鲜,到时候我会在码头建一个鱼获驿站。

来这里卖鱼的,每成交一笔,二十抽一,你们还觉得多吗?

这些老族长也精明。每一笔交易二十抽一,并不在少数。

他们一时之间,都不作答。

“若是建成以后,免去常例赋税呢?”潘小安继续问。

这次老家伙们的脸上,终于乐开了花。

“你做生意就交钱。你不做生意,就不交钱。”

这个道理,他们还是能听懂的。

但他们也知道,这前提是得把码头建好。

“祥瑞王还有什么吩咐?”

潘小安想了想,“今年的赋税你们已经交过。

我便不再向你们收取。有没上缴的人,可以来码头做工抵税,多退少补。

家里有劳动力缺失的,免除税赋。

能够行动自如的,可以来码头做些零工,混个温饱小钱。

这样设定,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吗?”

这些老家伙便笑眯眯拱手感谢。

“祥瑞王,不知道这个计划要从什么时候开始?

你说的这些话,不知道当不当的真?不会朝令夕改吧?”

张老族长和潘小安相熟,知道他的秉性。

他明着是替其他族长问。其实是在帮潘小安摆明立场。

潘小安点点头,“张族长问的好。

等回到县衙,咱们让李知县写下文书,我与你们俱都写上姓名。

这定律为期五年。五年之后,在由诸位族长前来商议。

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决定修改或者不修改,你们觉得意下如何?”

刘族长年龄大,他摸着胡须说,“若是五年后,我等老朽不在,又该如何?”

“这还不好办。在写上每村族长有议定权不就好了吗?”

这下他们便没有了疑虑。

很多事情并不复杂。只要把各方切实的利益照顾到。

那些细枝末节,便不用细化。

人不扰民,民自富。村民也好,渔民也罢,他们能人多的是。

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很强。但前提是,别限制!

众人回到县衙。李知县亲自持笔书写。

这人腹有锦绣,书法技高。用词也十分讲究。

祥瑞王令:亲政爱民,轻徭薄赋。以工代税,灵活机变。

定律五年,期到更改。族长相议,少服从多。

潘小安读完,也不能说满意,也不能说不满意。

“祥瑞王不满意,下官可以修改。”李知县很会看脸色。

潘小安摇摇头,“李知县,等我们签完名之后,把这个刻在石碑上。

县衙门前放一块,码头建好以后,那里也放一块。

另外,你这写的太过文雅。你要写的明白一点,通俗一点,张贴在各村的祠堂墙上。

每月更换一张新的,要一连贴上一年。

我要让金州县的村民都知道,他们的好日子很快就会来到。”

李知县听的热血沸腾。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他也不愿意让这里的人过的困苦。

“下官代金州万户,感谢大人的仁慈。”

“我等多谢祥瑞王爱民之心。”

潘小安率先签了名,然后李知县和众族长也都签了大名。

先把码头建好,然后自己的船就可以进来。

这码头的意义,可远不止运输海鲜货物这一条。

它还有着极深的战略意义。但这是后话。

出了县衙,就看见张三等在县衙门口。

“张三哥,你带小海先回去。我回家一趟,就去拜访你。”

张三赶忙躬身。

“小人必当扫榻相迎。”

潘小安回到王府。廖望便迎了上来。

“大人,范大人说咱们的时间已经不多。该启程回去了。”

潘小安点点头,“你回去告诉范大人。要他整理行装,明日一早咱们就走。”

“小安大人,咱们明天就走了吗?”安心问。

她很喜欢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她有点没有待够。

“安心,你不想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