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婚(1 / 3)

我本纨绔 行十里 1758 字 10个月前

中秋佳节,今夜却阴云密布,圆月敛在积云后方,不见行迹。

宫内各式花灯早已挂起,宫人为其点上火烛,灯影幢幢,一时亮如白昼。

“小郡主!”顾江蓠方踏入宫门,皇上身边侍候的福贵公公忙迎上来。

“您可算是来了!”公公焦急道:“宫宴将要开始,郡主快随咱家入座。”

殿内,琵琶声如汩汩泉水,席间人影重重,私语声绵绵不绝,暖炉热气蒸得人额角泛汗。鼎铛玉石满目,天上人间,一时难辨。

那高位上端坐的女人却有些心不在焉,玉指不自觉敲击酒樽,发出微弱的清脆的声响。

顾江蓠侧耳轻声问道:“怎只有皇后,圣上呢?”

“圣上身体不适,不便出席,今晚宫宴便由皇后主持。”福贵公公凑近答道。

顾江蓠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有多言。她方入殿,便有几束隐晦的目光落在她身上。

这几日市井间传言纷飞,都道圣上要赐婚顾家女于太子。

朝廷虽严禁结党营私,但权力集中的朝堂势必有派别。众人面上不言,却也知永昌侯府与太子交好。如今外敌退却,百废待兴,更需天家福泽安稳民心,太子妃一位兴许于今日便要定下。

顾江蓠仿若未觉,上前给皇后行礼。

“江蓠,”元皇后挽着金丝八宝攒珠髻,妆容精致,抿唇笑道,“本宫已有许久不曾见你。”

顾江蓠抬眸笑道:“近些日子繁忙,不曾进宫。待寻得空闲,我定入宫陪娘娘。”

“好,好。”元皇后笑道,示意她入座。

顾江蓠提裙坐下,再度抬眸时恰好与对面人对上视线,微挑起眉。

恰巧身侧有人凑近,谢凌川移开视线,低头同人交谈。

“王爷,赵梦长死了。”

谢凌川面上一怔,心中顿生不妙,问道:“怎么死的?”

旭辰悄声道:“不知,只是听说死时背后有一青鲤刺身,颇为古怪。”

宫宴将要展开,谢凌川挥手示意他退下。

一群娉婷舞女悄然步入殿中,击乐舞袖,婀娜身姿顺着流水似的红帐缓缓展开,面若桃花声似莺。

一曲毕,舞女退场,元皇后立起身:“圣上近日不适,由本宫代为主持宴席。各位大人及夫人小姐今日能团圆此处共贺佳节,本宫甚是欢喜。”

“大梁与鞑靼蛮族的战打了三年有余,终于上月彻底大败蛮人,将其驱逐出境。牺牲的兵士得以魂归故里,活着的更能与家人团聚,共度中秋。故而,此次宫宴不仅为贺团圆,更为庆我大梁旌旗不倒,盛威犹在。

“本宫虽为妇孺之辈,不得出征与犯我大梁者兵刃相接,亦时刻为我大梁兵士祈福,惟愿大梁国运安昌。

“此杯,敬为大梁战死的将士!”元皇后眉目凛然,喉间哽咽。

众人接连站起举杯,共洒这祭奠亡魂的酒。鞑靼尚未攻至京城,许多人甚至连鞑靼人面容何样都不知,心中却也明家国之重,神色肃敬。

“再一杯,敬我大梁百废归兴!”

嘴角溢出的酒液沾湿女子唇上的胭脂,元皇后于觥筹交错间恍然片刻,终于开口:“今日是庆贺喜事,诸位不必拘谨。”

笙乐再起,一位两鬓斑白的公公小步凑向其身侧,倾耳说了什么,元皇后眉目缓缓皱起。

底下众人将一切收入眼底,交谈声逐渐淡去,耐心等待着什么。

“中秋宴已有三年未办,各位姐儿本宫也不常见,只觉不过眨眼,竟都长成了窈窕女子。”元皇后收敛神色,笑着开口。

“江蓠,”她轻轻唤道:“今年多大了?”

顾江蓠闻言,心头一跳,突感不妙。

她回道:“回皇后娘娘,年方十八。”

“嗯。”皇后仍平静地注视着她,那目光化为铁笼将顾江蓠罩在原地。

“是该谈婚论嫁了。”

顾江蓠不语,只觉空气像是上涨的潮水,要将她一寸一寸淹没。

“江蓠才貌兼得,自小在本宫眼前长大,性子是跳脱了些,却也机灵。”

一寸。

“皇上也曾同我言,此女内秀于心,外毓于行,无论于何等人物都是佳配。”

两寸。

“此次大败鞑靼的谢小王爷丰神俊朗,更有盖世之才。故而吾皇言,赐婚顾家女于定北王谢凌川。”

银瓶乍破,琴弦崩裂,宴厅一片寂静。

顾江蓠低下头,紧咬嘴唇以克制陡生的怒与恨。她心中烧起一团烈火,烫得她指尖微颤,要将她彻底蒸发。

皇家凉薄,世族淡漠,她自出生起便受困其中,一举一动皆受他人操纵,好似她天生就该是一枚棋子。

她在市井散布赐婚的谣言,为的便是引起圣上猜忌,离间顾方明与太子之间的关系。

她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