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局食堂(1 / 3)

乡镇税所 萧云川 1820 字 11个月前

短款失而复得,花明容一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董留成前后判若两人。之前他皮肤黝黑、满嘴荤段子,让花明容以为他无非是混社会的登徒浪子,让她甚至不想多看一眼。碍于身边同事,自己是新人,花明容不好反对,只有被动地听他讲段子,打发日子的难捱与漫长。

事情过后,董留成的形象,在花明容心目中多了逆转。她渐渐不再排斥。几天过后。花明容受董留成邀请,走进税务分局。

分局食堂。人人等来了花明容,将她请进食堂。

食堂吃饭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董留成下乡去了,回来尚需时间。没有董留成,花明容仍受到了一帮人夹道欢迎般的欢迎。

食堂没有营业所的整洁豪华,甚至多了老旧。低矮的红砖青瓦,上了年头的黑色米柜子,乌黑的水泥地板,和营业所的崭新大气比起来,异常寒酸;不大的漆红饭桌,膝盖高的条木板凳,刚好安放下了几人。

饭菜上桌,一道主菜上桌,是清炖排骨。像是梁山好汉的做派,张琼芬用盆装了,吆喝着,端上了四方桌。桌子和饭菜,与营业所的三菜一汤以及精巧的餐桌、桌具相比,天上地下。它的简陋,与营业所相比无法企及。只不过吃饭不全为了填饱肚皮或者单纯地享受。再好的饭菜,与好心情相比,算是白搭。

围着花明容的全是年轻人,人人热乎,叫她“花姑娘”,让花明容在戏谑间放松,更像是回到了儿时伙伴身边一样随心;人人大方、练达,风趣,不让花明容生份。没有冷场。花明容放开了,多了融入其中的安放。身边年青人不板着脸,多了插科打诨,与之前想象的不一样。开心的感受,是营业所没有的。

董留成来了。众人起哄,将他推到花明容身边。

董留成呵呵笑着,满心甜蜜。可他有着大哥一样的大气,不喜欢扭捏。他放着花明容身边的空位不坐,要坐到一个花明容对面。

张家善起哄,被董留成一把按住。他让张家善坐到花明容身边。只有董留成知道,花明容是近视眼,不喜欢戴眼镜,看不太清楚。为此,他选择坐到了花明容的对面,更容易观察她,让她不拘谨,顺便能为她献上并不声张的丝丝关爱。

排骨在不经意间,“啪”的一声,掉到了桌上,花明容红了脸,一脸窘迫。她小声说着“对不起”;刚要去拣,桌上的排骨被董留成迅速夹到自己碗里,转过来,大大方方,要张家善不要光顾着自己,顺便也为花明容夹一块。张家善最乐意接受这样的批评,不愠不恼,将细微于无声处显周到。

一桌人在不经意间,毫无刻意做作。

饭桌上人人健谈,让气氛少有地轻松。花明容感觉吃的不是排骨,是不大税务分局里少有的朝气和大方。这样的人,少有遇到。而董留成在一帮年青人中,不冷傲,不做作,却在每人心中,有着能感受得到的举重若轻。

饭后,花明容在众人的族拥下,上楼走进单身汉们的宿舍。

间间宿舍敞开,欢迎着花明容的到来。花明容进进出出,唯独不进董留成的。有张家善带路,董留成不着急,微微笑着,跟在花明容的身后,不声不响,仿佛当天的主角不是他,而是分局的所有人。

李得淼宿舍满是书。外头的房间,除了中间一张围棋桌,书籍满目。站立的书柜里满是书,床头柜上摆放的是书,就连中间一张崭新的书桌前,还是书。书成了宿舍最醒目、最张扬的物件。花明容好奇地翻开其中一本,是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纽约》。在所有人面前,她念出了开篇的话: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参观的最后一间,是王志山宿舍。进门处的隔间,正中一组布艺沙发;吸引人目光的,当数他的自己他凭的字画。张家善介绍,这是王志山闲来无事,自绘、自书、自裱的杰作。

一幅绘画前,花明容矗立许久。她左看右看,惊讶画的材质是什么?摸了摸,是一幅布贴画。画中的主角,是一位身材丰满、手脚细长的女子。她走在苍翠的山林间,伸开双臂,仿佛是要拥抱远方;她的右上方,一行鸟儿渐行渐远,张开翅膀、飞向远方。花明容“咦”了一声,盯向右上角的一行字。字是手写的,中间一轮红红日,字在红日前方,像是若陷若现的云彩,字配画,成了画的一部分。她看仔细了,写的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与画同框。

人人站立在花明容身后,看她看得仔细,不知她在想什么?

张家善开了口,打趣道:

“不是吧?花姑娘第一次来我们王志山宿舍,就想装深沉、当思想家?”

花明容这才意识到自己入神,“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嘻嘻。不是,我是在想,这个人赤着脚,光着身子,还一个人走在除了山上,如果她还没有吃饭,饿了,咋办?”

“这得问我们艺术家王大师了啊,”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