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1 / 2)

看着陈长静震惊的什么,陆垂月停下来,让陈长静自己想想。

她当然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时代的浪潮就要来了,这些供销社马上就要被抛弃了。

陈长静听了陆垂月的话之后,一开始陈长静还有些迟疑。

但想想,要是真那么干了,到时候,她的这个丝绸店肯定会成为这片最具特色的一个布料店。

哪个年轻人不期望自己出人头地,陈长静的性格像王阿姨,本来就是喜欢张扬、外向的人,她眼神逐渐亮了起来。

她拍手说到:“小陆,你可真是太厉害了。一语惊醒梦中人啊,看来之前我还真是太保守了,真不知道这些东西,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她越说越兴奋,眼中都是闪闪发光,她激动地说:“私人饭馆已经有了几家,生意都那么红火,哪里像我们这些供销社,客人都没有几个。”

“我在外面出差的时候,总能听到不少关于供销社的抱怨。我仔细想过,他们说的也都有道理,如果没有外界的刺激,这里只会像一潭死水,经不起任何风浪。如果能改进,肯定是大好事一件!”

陆垂月笑笑,接着说到:“店面的面积也有些小了,你这店铺的后院这边是什么人,能不能将他房子租下或者买下。如果能买下来,将前面的店铺和后面的院子打通,可以吧后院当成仓库,店面就更方便了。”

陈长静皱眉道:“这个我也想过,不过你也知道,我们这些供销社的店面规格,都是固定好的,不能随意更改。这些店面都是临街店铺,后院的那些房子属于住宅。”

陈长静顿了一下,无比亲热的拉着陆垂月的手:“我会去努力争取的,你说的没错,时代在改变,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两个人又亲亲热热的说了一会,天很快就黑下来了,还下起了蒙蒙的小雨。

陆垂月拿着衣服离开了,陈长静看着她的背影,觉得一股冲劲憋在自己心中,扭开台灯,她今晚还有很长的报告要写……

陆垂月撑着伞,在雨中慢吞吞地走着。她并没有急于回去,而是先去了几条街逛逛。

那是她这段时间选好的地点,都是人流量大的地方。

而陆垂月趁着下雨的时候去,就是要确认,这些地方是否在下雨的时候依然有行人。

只有下雨天人也不会少的地方,才是做生意好地方。

把之前看好的几个地点全部勘察完,陆垂月才缓步回到了大院。不得不说,最好的地点,还是陈长静那条街。

下午她向陈长静说的那些,并非只是和对方说,也是在和自己说。

救助站的工作,只是为了掩饰她没有工作却吃喝不愁的表象。说到底,她还是要靠自己的厨艺。

开不起餐馆,摆个卖早点夜宵的小摊总是可以的。

八十年代是经济腾飞的年代,她有厨艺,有系统空间养着的各种动物,老何赠与的钱财。

今天选好了地点,一切都准备就绪了。

现在,她只缺一个让她落脚做仓库和厨房的地点。

老何的院子不能去,在自己这院子做,肯定也不行。

既要离自己选择摆摊的地址近,又不能离救助站和大院太远。关键是,她一个小姑娘,选房子的时候也不能太高调,避免被人惦记。

思前想后,觉得还是要去找陈长静一趟。

以她的身份,租房的时候,帮自己租一间,是最好不过了。

结果,这一等就是五天。

救助站这五天突然之间,异常的忙碌,每天刚到救助站,就被王阿姨拉到厨房开始做饭。

光是做饭就耗尽了她的体力,连吃饭都懒得吃了。

回家也是倒头就睡,乐乐乖乖的给她捶背捏肩。

王阿姨也忙,都忘了去问陆垂月和她女儿聊的怎么样,做的衣服怎么样。

每天一睁眼,就是忙着登记每个人的信息:“全北城的流浪汉都到这了吧,怎么这么多人!”

救助站是短期救助,不提供长期的住宿饭食。

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来这短住一段时间,找到工作或联系到家人就离开。

结果有好多人,时间到了,竟赖在这不走了。

江霖修发了一通火,才有人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之前从救助站离开的一个人,是个会吃会讲故事的。

去哪吃饭都唉声叹气,每每都要大肆宣扬了一番救助站的饭菜有多么美味。

后来他在维修厂找个份工作,维修厂中午包一顿饭。

他天天吃饭的时候说,唉唉唉,现在吃的像泔水。

那维修厂的做饭师傅是个暴脾气,直接和人打起来了。

那人被打的头破血流,怎么都不愿意说一句救助站的坏话。

有人好奇,也混到救助站吃了一顿,果然十分好吃。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