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 3)

有这种好手艺傍身,加上救助站一众人的肯定,掩饰身份的正当工作算是搞定了。

江霖修亲自给她签的合同。

下午的时候,宋立超带着陆垂月逛了一圈。

这救助站不算大,但也有不少屋子都是空着的。来这里的多数是周边吃不上饭的老人,和街上流浪的人。

也就是这时候陆垂月才知道,这世界上竟然还有人喜欢流浪,不愿意回家,甚至抗拒回家。

当然这部分人也是极少数,大部分人不愿意来救助站,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救助站推广不全面,和救助站管理制度上。

现在是救助站成立的初期,管理制度混杂,工作人员态度都很差。来的人,也多是一些混混流氓。

这样一来二去,真正有需求的人,很少会来这里。

宋立超和李文两个人误会了情况,在陆垂月面前好一通夸赞江霖修,把他说的有多么多么的威风神武。

看着救助站风平浪静的样子,陆垂月忍不住感叹,果然是大boss,手腕就是雷厉风行,就算是一群混混都能管理的这么井井有条。

不过刚吃完午饭,江霖修就又风风火火的出去了,一直到陆垂月回去的时候,都没有再出现过。

……

大院中,牛建和晚饭时归家,对昨晚的事依旧放不下,面色沉沉:“怎么就让一个丫头占了上风。”

一边他的媳妇也在唉声叹气,牛建和心情不好,那他们家也别想平静。

于是下午的时候,就去找了隔壁大院的聋老太,请她晚上来家里吃饭。

听到饭桌上牛建和的叹气,她开口说到:“建和,小陆丫头这件事你要先放一边,我可是听说了,咱们街道办要换人了,每条胡同还都要选出几位管事的。你要争取把这名额给争取过来,不能出什么意外。不说街道办,起码也要当个管事,以后在这院子里做事就方便了。”

最后更是敲敲桌子,一锤定音的说到:“这才是最重要的!”

听到这话,牛建和微微点头,表示自己清楚了。

这个聋老太,并不是牛建和的亲戚,之前甚至都不认识牛建和。

而是牛建和以往大哥生涯中一件“丰功伟绩”。

那还是前年的时候,牛建和从外面带回大院的。

到了院子之后,聋老太就是院子里年纪最大的,而且传闻她给子弟兵送过草鞋。

如此光环加身,成了院子的镇院之宝。

那时候老陆还没走,聋老太就住在牛建和家,住了半年多,整条胡同的人看到他都要敬佩喊一句“牛大哥”。

慢慢的,牛建和开始给大家洗脑,让大家把聋老太当祖宗一样的供着。

道德绑架成功后,牛建和就以房间太小、聋老太身体不舒服为由,搬出了他家,让她住进了隔壁大院一间空着的房间。

因为牛建和长期的洗脑众人,偶有几声非议,也被“又不是住你家,一间空屋子,让老太太住住怎么了”这种话给堵下去了。

紧接着,聋老太的五保户也办下来了,这下她的身份就更加的稳当了。

后来,空着那间房子的主人回来了,看到自己的两间房子被占了一间,想要回来。

结果聋老太要死要活的,不是要杀人了,就是要她去死。

那原来的房主,被气得直接把剩下的一间房子租出去,再也没回来过了。

就这样,聋老太和牛建和,硬生生的从别人手里抢来了一间房。

这也是牛建和对抢老陆房子这么有底气的原因,有聋老太在,他起码能占老陆一间房。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人的房子,怎么可能说不给别人,就被别人抢了,这里就要说一说胡同文化了。

他们这这边的胡同,属于条件不太好的那种,和条件好的那种大院,环境、氛围,邻居的素质,都没办法比。

他们胡同,在八十年代之前能住进来的,大多数,都属于当时的“下九流”。

很大部分人,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还有部分就是纯纯的盲流,就别指望他们能有什么素质了。

再加上,每个大院里住了五六户人,一条胡同好几十户,鱼龙混杂,谁能保证帮的就是好人?

所以,这就造成了胡同整个氛围是假热情,真冷漠。像马大婶那种真正热心的人,是极少数的。

同时,也造成了一种很奇怪的氛围,明明邻居们都是虚假的热情,却又都喜欢站在道德高地上说话,可能这就是一种缺什么补什么吧。

聋老太抢的不是他们的房子,牛建和又占据了道德高地,邻居们还是看热闹的人多,帮忙的人少,那房主肯定抢不回来房子。

最关键的是,平房大院的产权也是不明晰的。

毕竟这大院并不是他们盖的,他们只是进北城之后就住在这里了。所以当时的情况下,